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实习生 杨翠
棉衬衫、牛仔裤,配上寸头、运动鞋,眼前热情地打着招呼的小伙子,似乎和记者对已有20余年工龄焊工的常规想象很不同。
走进一间间并非太光鲜的实训室,听着小伙子一样样焊接设备工具详细介绍,记者不再怀疑,他就是我们此行采访对象——“全国技术能手”沈亚仁。这位一直从事焊接操作及技术指导的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老师,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自信,进而培养更多热爱焊接工作的人才。
理论自信
点点滴滴留心写出核心期刊论文
工科男,文字表达能力通常是短板。对于从中专学校出身的焊工,进行理论研究会否难上加难呢?
回想自己第一篇论文出炉,沈亚仁直言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是她的用心引导、精心指导,才让自己的“无心插柳”渐渐迎来一路凉阴。
那还是2003年,重新回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继续提升学历和技术水平的沈亚仁,根据安排来到上海大众项目部实习。在这里,德国焊接技术人员工作之严谨让他大开眼界。
“例如焊一个管子,我们不少焊工追求‘快’是第一要务,质量差不多即可;德国焊工则严格按照图纸来,图纸标的焊三层绝不会只用两层,不管是别人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都坚持做到一丝不苟。”沈亚仁说。
德国技工的这种“轴”甚至成为工友私下笑谈,当时正如海绵一般汲取知识的沈亚仁,却把这种“不一样”详细记录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并细细消化。
老师就是在沈亚仁的小本本上发现了“管道摇摆焊”,其施工要点、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全部被详细记录下来,且加入了自己的部分思考。
这种焊接方法当时国内安装行业不多见,老师便引导沈亚仁进一步观察,并鼓励他好好整理思路和写作文章。
“说实在的,记录的时候真没想过要写论文,我当时连论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清楚。”沈亚仁说,“是老师一直鼓励我,并在我的初稿出来后进行了大量建议、修改工作,才有了我第一篇论文便发专业核心期刊的机会。”
也是通过这次实习与论文写作,沈亚仁决定走“实习老师”的职业发展道路。“当时焊接实习老师的工资,仅有焊接技术员的1/3。”沈亚仁告诉记者,但正如老师说的,职业选择更要多考虑适合自己的个性和能够凸显自己的优势。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此,沈亚仁继续吸收改进国内外先进焊接技术与工艺,其技术要领和创新成果也陆续总结成多篇论文发表。与此同时,他还先后主持了20余个国际、国家级重点工程的焊接工作,创新工艺技术20余项,申请授权国家专利8项等。
技术自信
兢兢业业试验攻克锡锌青铜焊接
在沈亚仁的工作室,进门最打眼的是一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焊接工艺品,由沈亚仁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一起完成,他希望同时借此激发孩子们积极学习焊接技能和以高超技能为荣的自豪感。
在工作室的左边,则是能用防火帘围绕起来的焊接工作台,各种焊接工具和设备都在一面蓝色的多孔工装墙上各安其位。沈亚仁说这种设置也是部分借鉴了德国焊接工程师的工作习惯,看着整洁,用得顺手。
不过,更让沈亚仁像德国工程师们一样自信地挺直腰板的,则是他在这样的焊接实验中攻克的一个个技术难关。
印度帕特尔雕像工程,高18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铜雕像。沈亚仁焊工技能工作室全程负责该工程的焊接工艺改进与国际焊工培训工作。
这项工程挑战相当大,一是该青铜雕像因整体太过巨大,不能铸造只能焊接拼装,可青铜焊接易裂的问题还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二是青铜焊接当时尚没有国际标准,但对方却要求套用执行美国航空的超高标准。
一次次的焊花熄灭,再进行弯曲、拉伸试验,最后出现的却总是“裂纹”这位沈亚仁最讨厌的“不速之客”。试验已进行了近千次,各种温度、湿度等焊接要素的改变都进行了考虑与模拟,解决问题的命门到底在哪儿呢?
这天午后,沈亚仁按惯例准备稍作休息,这也是他给自己定的规矩,不论遇到多麻烦的事,尽量保持从容节奏。可人停下来了,思维仍活跃:开裂的直接原因是温度,是合金元素的聚集,正如人脚遇到高温会不自觉地踮起走甚至跳起来,有没有什么办法让青铜焊接也有个这样的“缓冲”呢?
“间隔”“交替”等词汇紧跟着蹦进了他的脑海,并自顾自地开始构思、操作、铜水熔化、凝固……半小时“休整”过去,沈亚仁腾地站起,立马将脑中预演付诸实践。
开裂问题基本解决,再经一次次完善,锡锌青铜焊接工艺终于研发成功。其填补了国内外大规模青铜焊接与修复的技术空白,直接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并为制定青铜焊接考试标准奠定了基础。
沈亚仁还先后主持参与建筑安装、轨道交通、火电与核电等重点行业的产品焊接,成功解决了不锈钢管道、大型储罐低温焊接晶间腐蚀与操作方法问题;攻克了超厚工字钢,焊接大热输入产生大弯曲、扭曲变形及残余应力聚集等一系列难题……由此,这位从技校学生一路走来的焊工老师将长沙市、湖南省、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收入囊中,还先后领办了市、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等。
教学自信
里里外外修炼致力树培帅气焊工
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是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最高荣誉,在前不久颁授的2022年度榜单中,沈亚仁榜上有名。
“如果说解决难题、攻克难关,是仰望星空的创新创造;那么传授知识、示范技术,则是脚踏实地的用心用情。”沈亚仁说如今的他,相当享受这种“鱼和熊掌兼得”的焊工幸福。
即使每一个寒暑假,他几乎都需要泡在工地上;即使炎热的三伏天,他也体验汗水滴到正在焊接钢板上嗞地冒起白烟……可看着一个个孩子学成技术毕业,或者轻松找到月薪过万元的工作,或者不久就向他汇报升职成了班组长,或者干脆自己办起培训学校,他说真的感觉相当欣慰。
“这种欣慰不仅在于孩子们能够自食其力了,更在于切身体会到焊接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良好发展前景。”沈亚仁说,从他开始学焊接时重达数百斤的老古董弧焊发电机式,到如今小、精、巧的逆变式,甚至还有依靠编程便可工作的焊接机器人,焊接设备与技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有些尴尬,如今主动选择学习焊接专业的孩子还是不多。所以,沈亚仁相当珍惜他的这些“种子学生”。
他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孩子们推心置腹——没有选择的选择可能也不会太差。像出身于浏阳大山里的他,是跟着在长沙工作的亲戚来上技校的;毕业后也曾闯荡广东,因不甘于仅仅负责一个点位的流水线般焊工作业,不得不选择回炉深造;再进入职场,视野扩大、技术进步……
他常常告诉学生们,包括焊工在内的所有职业都有自己的辛苦,但都是越认真地扛下来,越会有成就感,就像记者抱怨写秃了一把把头发却捧出一篇篇大作时,就像医生一台台手术连轴转下来饭也没来得及吃却听到一声声感谢时……
经常性的5公里室外慢跑,还会平板支撑、卷腹肌……他常常和孩子们开玩笑可以像他一样做一名注重身材管理的帅气焊工。何况对于他们焊工来讲,锻炼好身体能延长职业寿命,干起活来也不容易气喘和受累,而“健康、自信,技术好、工资高,怎会成为光棍焊工呢”?
如此“焊”守我心,不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应该值得接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