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期

她何以“首秀”烘焙便“圆满”?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易巧君 刘同亚
2022 08/25 06:36:24

关注我们

@湖南民生网

微信公众号: hnmsw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民生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通讯员 刘同亚

“有请本次各赛项金牌获得者,闪亮登场。”看到大屏幕上那熟悉的三个字“何秀满”,这位湖南商业技师学院老师、32岁才第一次参加烘焙职业技能大赛的金牌主人公,眼泪瞬间“破防”。

中西面点“科班生”

外出学习。

“上大学还学什么烹饪啰?不如去报个培训班,或者干脆拜我为师,既少花时间又少花钱。”

何秀满出生于湖北江夏一偏远小山村,她还记得自己刚上大学时回老家常有乡亲这样揶揄自己。何秀满理解乡亲们所说,但自己的情况有点特殊。作为家中老三的她刚上小学时,父亲便遭遇了做生意失败。

“是倾家荡产的那种失败,之后差不多10年父亲一直在努力还债,可每逢年节仍会有人到家中来讨债。”何秀满说,那时的日子过得特别艰苦,邻居家孩子早餐吃得香喷喷的烧饼自己从来没买过,记忆中最好吃的点心是母亲煎得双面黄澄澄的红薯粉坨坨。

所以,在发现自己的成绩难以上本科线后,何秀满就下决心好好学一门能让自己开心些的技术——中西式面点。

虽然入读的武汉商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办烹饪类专业的特色院校之一,但直到快毕业,这个能擀面皮、会捏饺子、可做包子、门门课程考试成绩优秀的女孩,还是没能真正悦纳自己的专业。

“这个专业的内涵就这些吗?我这更加费时费钱读出来的中西面点‘科班生’和那些社会上的手艺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何秀满说,就在自己对未来发展相当迷茫时,很幸运遇到了她同样学食品专业并以硕士毕业身份前来武汉商学院任教的堂姐。

堂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她细细讲深讲透相关理论与技能,还带她去市场上见识了不少新鲜的原料和受欢迎的新产品。“在学校当时教授的裱花技术基础上,她还特别指导我通过水果、巧克力等制作出了口感更丰富、外观更漂亮的蛋糕,为我打开了中西面点更丰富的世界。”何秀满说,也是在那半个月的“开小灶”过程中,她切实体会到了自己之前所学那些看似偏传统的理论和技能的真正作用。

“那是一个打牢基本功的必需过程,所以堂姐教我才能‘一点就通’,才能让我后来在湖南商业技师学院前来学校招引人才时脱颖而出,走上乡亲们说的‘想都不敢想’的大学老师道路。”何秀满说。

终于实现“练习自由”

课堂教学。

2011年,湖南尚没有一家高校开设中西式面点专业。湖南商业技师学院也仅仅准备将中西式面点作为副课开设“试试水”。

可“副课老师”何秀满不准备“随便对待”。每一堂课她都当是自己专业的一次被检阅,从理论到实操都扎扎实实准备好,她非常愿意在教授知识和技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因为这种热爱与认真,仅仅一年,她便在学校“课件”竞赛、“教案”竞赛中双双获奖,并在湖南省第七届湘菜美食文化节烹饪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银奖。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13年5月,听闻学校有可能正式开设中西面点专业,何秀满更加“兴奋”起来。当时月工资仅2000元出头的她,狠心自掏腰包近万元,主动跑到北京进修了整整一个暑假。

当年秋季开学,两个中西面点班首次招生情况良好。作为学校该专业唯一“科班生”,从北京进修回来的何秀满理所当然被“重用”,专业课程如何开设、怎么考核等架构工作都由她负责……从此作为一名“正课老师”的她,工作干劲更是“爆棚”了。

担任一个班级班主任,每周承担12节主课教学任务,还不断参加全市、全省、全国相关教学类和烹饪类比赛,并努力对自己关于现代面点创新等的体会与经验进行总结和撰写论文……曾经的“副课老师”,4年后成为了“学院骨干老师”并获评“技师”,8年后将“湘点名师”“中国烹饪名师”等荣誉收入囊中。

时间转眼来到2021年夏天,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号角吹响,何秀满和另一位老师作为烘焙赛项种子选手备战。可由于新冠疫情反复,办赛时间一推再推,参赛人员也得缩减。

“虽然最后竞赛到底会不会举行,到底会派谁去,当时都还不得而知;但在那近半年悬而未决的时间里,我仍把所有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基础和技术难点训练,而且干劲十足,因为太享受那种学校场地、设备、原材料任用的‘练习自由’了。”何秀满说,当年底学校最后确定由她去参赛,可能主要考虑她一直教授这门课程,参赛能够提升相关技能以后可反哺教学;同时也看到了她长期以来不计得失、不怕苦累、一直坚持精进专业的毅力吧。

稳居主场“一号位”

作品展示。

烘焙,也就是俗称的“用烤箱烘干”。何秀满说自己虽然之前教授这门技能,也曾自个儿琢磨着进行技术点训练,并参与过学校其他选手集训,但从来没亲自参加过该项目比赛。

第二年1月,学校特别组织前往苏州针对比赛内容培训,她迎头便遭遇了“火辣辣的暴击”。

原来,培训老师是世界面包师大赛冠军和几位世界级技能大赛选手。在他们又快又好的操作面前,何秀满觉得自己的水平“简直还是小学生”。“当时已没有备选方案,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珍惜时间,更加认真、努力学习和训练一个个造型、模块,还得尝试整体架构等。”

由于扎实的基本功与强烈的热爱,这个刚开始在老师眼里简直等同“零”基础的女孩子,一周过后竟然完成了全部设计产品,并完全掌握了制作技巧,还获得老师按语:“只要回去练熟,是能够拿奖的!”

从最开始的超时2小时、1小时、0.5小时、10分钟,到最后按时完成,何秀满在回校后训练中经受的焦虑与煎熬非常人所能想象。赛前一个月,她的惴惴不安达到巅峰。原来,她看到了将同场竞技的选手信息,发现有比赛经验丰富的世界技能大赛选手,还有鼎鼎有名的行业大师,“相比下来,自己还是个‘素人’呀”。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何秀满只能反向给自己减压,即使输给他们也是情有可原。“这种比赛除了比拼实力和熟练程度,还需要一些运气,万一得到老天青睐了呢。”她不断告诫自己沉下心,继续好好训练。

终于迎来比赛,场地设在湖南商业技师学院,何秀满是“主场”作战。但不太幸运的是,她同时也是最靠近出口的“一号位”选手,这意味着现场将有更多人进出观摩、拍照等“打扰”。

当天从早上8点开始比赛,她再没有喝水、吃东西、上厕所,完全不愿“浪费”每一分钟;称料、打面、成型、烘烤,更是高效“利用”好每一分钟。何秀满说还好自己有超10年连上4堂课的“憋功”,现场观摩的人数相比她平日上课的学生也是“小巫见大巫”。而熟练的操作技能,则让她制作过程、甜面团、无糖无油面团、起酥面团、艺术面包、摆台6个模块都完成得相当流畅,并提前半小时完成比赛。

何秀满知道,这枚金牌又够那些曾经揶揄自己的乡亲们啧啧称赞好一阵。她说,自己作为曾不被看好的学烹饪的女生,已切身受惠于国家不断推出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政策和措施。而如今“新中式”糕点风潮正盛,烘焙技能人才培养、就业等迎来新蓝海,她也希望有更多对中西面点专业有兴趣的孩子来学习它、发展它。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