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期

青才汇潇湘(37)丨蔡伟:那城那药那梦治愈着我的自卑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易巧君
2025 02/28 12:44:21

关注我们

@湖南民生网

微信公众号: hnmsw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民生

编者按: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向全省发出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动员令,三湘大地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愈加浓厚。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中人社传媒联合推出《青才汇潇湘》专题(点击可阅读更多),全面展现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用行动凝聚力量、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的青春事迹。敬请关注。

蔡伟:那城那药那梦治愈着我的自卑

蔡伟,85后,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中国顶尖的中医药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并且是国外顶尖大学访问学者;2015年,博士毕业的他选择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了4线山城——怀化,栖身湖南医药学院成为了1名老师。

如今,10年光阴过去,作为湖南省青年科技人才(荷尖人才)、湖南省121创新人才(第三层次)、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他深深感慨,是那城那药那梦治愈着他内心深处的自卑。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整理 蔡伟 口述

懂我的城

每当谈及自己的自卑,旁人总是难以置信。然而,我深知,这种自卑感如影随形,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

如刚上大学时,一次班徽设计活动,主持者是北京人。他介绍我的入围作品时,很无意地“娱乐化”了一句:“我觉得这个作品没有希望。”

那一瞬间,我没有一点辩驳的念头,仅感觉自己“大学生”的能力光环被戳破,面红耳赤、深受打击。

还有那一次次不得不去辅导员、指导老师办公室当面交流时,自己在门外长久徘徊、使劲平复心情后才敢推门而入……

这种自卑感,可能来源我的内向性格,以及成长经历中的种种波折。后来,我翻阅了不少心理学书籍,逐渐明白,自卑感不仅是一种对自身缺点、无能的消极认知,更是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努力去弥补内心的不足。

我选择成为一名老师,便是经过多次个性与职业测试和尝试之后的决定。我渴望与年轻人一同成长,分享知识与梦想。为此,我还拒绝了北京和长沙的职位,因为它们都是纯科研岗。

又如,初接到湖南医药学院面试电话时有点犹豫,但学院联络老师特别热情,一次次电话介绍情况,并主动提出帮我解决前来面试的交通、住宿等问题。专业面试结束,还有老师单独询问我是否需要解决家属工作,是否还有什么特别要求、困难等需要帮助解决……这些话语背后表达的理解、尊重,可能正是我这样自卑型人格需要的。

怀化这座青山环绕的城市,也让我心生喜爱,感觉到自由。同时,它让我对儿时阅读武侠小说中那些在悬崖峭壁间采药的用药高人有了现实想象。

有用的药

在怀化,我也与侗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刚入职不久,学校汪冶教授邀约我加入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为专职科研人员。

彼时,这个实验室刚由省科技厅批准立项,亟需人才,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汪冶教授长期行走侗族地区山寨,和各地侗医交流频繁,当时已著有《中国侗医药学史》等著作,在侗医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了解到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业博士毕业,认为如果我能加入的话,应该可以更好、更快推进侗医药现代化。

侗医药在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对侗族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时已加持了博士光环的我,还是更希望多做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让这所刚升本科不久的山区高校学子也能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优秀的自己,拥有自信的人生。

我婉拒了汪冶教授的邀约,却对他列举的一种名为马卡列丙(又称毛秀才和小黑药等)的侗药燃起了浓厚兴趣。该药主要用于治疗骨折、腰腿痛和风湿性关节炎,可显著缩短骨折病程,“只需其他治疗方法三分之一时间”。

可惜,由于其物质基础研究不充分,严重制约了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于是,教学之余,研究马卡列丙成为了我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我清理出药学院一间当时闲置的科研房间,摆上了中药化学研究基本需要的瓶瓶罐罐。当需要使用中药提取罐和液质联用色谱仪等高端仪器设备时,我就抽时间回北京中医药大学找导师协调借用。记得在提取 10 公斤的马卡列丙药材时,就是导师张宏桂安排几个师弟帮助,并提供了乙醇等试剂,才完成了相关工作。后来,我还在合作导师卢建秋的帮助下,使用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完成了我来湖南医药学院的第一篇SCI论文,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提供了前期基础研究。

与此同时,我的“基于经皮吸收假说的侗药马卡列丙促骨折愈合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立项,没想到一举实现了学校升本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零的突破,并因此获得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开心的梦

随着现代中药研究的日益深化,全面认识中药复杂体系的化学组成,成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模式首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我的上述项目能“一报即中”,应该有这样的背景。

这种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还于2017年帮助我这个来自中国尚名不见经传的青年老师,幸运敲开了国际顶尖高校访学的大门。导师郑永齐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数个上市新药的发明人、中药全球化联盟主席、业内抗癌及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顶级科学家。

事实上,郑老师是学生物化学出身,以前的履历基本和中医药不沾边。但他认为中医药是有待现代医学发掘的最大宝库,其价值不应被忽视。他从数百种中药中,筛选到了可增强抗肿瘤活性且降低胃肠道副作用的YIV906。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两种最为宝贵的精神。

一是坚持。郑老师为了YIV906——来自《伤寒论》中纯正的黄芩汤,二十余年如一日执著研究,不但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而且积极推动项目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与美国同步进行临床研究,让中药首次走上国际抗癌“主战场”。

二是热情。当时,郑老师已是70多岁的颐养年龄,但每周三下午三四个小时的组会却几乎从不缺席。有一次,他上午才从国内出差飞回来,顾不上倒任何时差,下午又准时出现在了组会现场,并给予我们激情满怀的认真讲解与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在访学回来后,医药学院还专门为我们药学院添置了一台价值300余万元的液质联用色谱仪,极大地提升了相关科研条件。

如今,我还一直参与郑老师的这个项目,希望借由这种高水平实践,离我们中医药科研人员“研究出新药”的职业梦想更近一点。去年,我在YIV906临床样本的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无效的数据样本(病人称未吃中药,而实际发现吃了其他中药),并获得了郑老师点赞:“你做的这个非常重要!”由此,郑老师还提出了临床样本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研究课题。

而我作为一名老师,对于这种职业梦想的实现更加有信心。我在与学生相处时,总是感觉到无比喜悦,尤其是在沟通中获得回应,不管是否正确,感觉他们在思考、在成长,我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我们学校的药学专业现在还没有硕士招生资格,但已有几名指导的本科学生考研考到我兼职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接受我的继续指导深造——这是对我教育初心和科研梦想最大的肯定与回报。

在怀化这座山清水秀的城市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开心天地。那城、那药、那梦,不仅治愈着我,更让我和同学们在中医药现代化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与从容。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