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旗下就业吧APP目前组织开展了对湖南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运行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
2023-03-23 14:54:48 · 湖南民生网 · 中人社传媒记者 刘璋景
全省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运行现状调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学习借鉴各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运行管理的先进经验,促进创新创业学院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中人社传媒旗下就业吧APP目前组织开展了对湖南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运行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
通过对61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整合与分析显示,虽然政府部门以及高校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力度,但从整体层面出发,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认知性偏差、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主观因素,只有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认同感,创新创业教育才会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
调查显示,超过6成受访大学生选择“先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选择 “准备大学期间尝试创业 ”的为2成,另外少数人选择“完全没想过 ”。
大部分受访的高校大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有较强的意愿。一方面近年来政府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推进 ,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和学习到创新创业知识 ;另一方面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和有限的就业市场需求矛盾 ,使得创新创业成为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同时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又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多新机会 ,使得多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具备了可能性 。
超6成大学生选择“先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说明他们生对于创业持谨慎和理性态度,靠一时激情盲目创业的并不多 。一些大学生表示,由于缺少经验以及受外界环境和政策、资金等限制,多数创业者中途退出,一些高校的创业项目形同虚设。这反映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
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比较短 ,实施多为分散的形式 ,以创新创业讲座和创新创业大赛为主 ,在学生中的覆盖面不足 。这说明我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系统培养和标准化的教育模式 。
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育认知偏差、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教师人才匮乏等问题。例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创业需求”问题中,仅有不到20%的师生认为可以满足,超过50%的师生认为难以满足。 在除了“创业基础课之外,有无开设创新创业提升课程”问题中,超过30%的学生表示,只会针对有创新创业潜质或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专业选修课,另外有接受40%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没有相关课程。
课程体系不完善 、师资缺乏的问题最为突出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需求是高校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 ,只有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的教育模式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如何开展?问卷调查显示,12.6%的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与自身的专业课程相结合,35.3%的学校会在专业课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20%的学校是其他部门独立的课程。对 “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评价 ”方面,“满意”和“基本满意” 的一共占总数 的20%;其次是对 “学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的评价,选择“满 意 ”和“基 本 满意 ”的 比例 为28%。由此不难发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师资缺乏的问题最为突出,这两个问题又互为影响相辅相成,成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障碍。
学生们希望以何种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超过4成人认为需要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注重实践操作 。调查发现,我省多数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仅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要形式,类型单一,所以丰富创新创业项目类型已迫在眉睫。为力求给予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机会,高校一方面要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要与企业开展更多的互动协作,并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动协作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真正贴近社会现实和行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发展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 ,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 织共同参与。
对 “你认为未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 ,选择“政府”的占总数的38%,选择“高校 ”的占31%,选择“社会组织 ”的占27%,选择“其他 ”的4%,这 一结果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排序。
在资源整合应用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发展。例如,政府部门在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基础上,为高校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扶持,如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服务机制,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指导服务、政府补贴服务、法律与知识培训服务等等;通过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创业项目与创业指导,并形成综合性合作型创业网络,如“科技园+创业资质评估+创业培训+投资风险测评”互动网络。
调查中也发现,多数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方面需要政府良好的政策引导和有效激励,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和实践平台。高校和社会组织作为两大合作主体,高校侧重发挥教育职能,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在不断满足内外要求的基础上,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得到相应发展。社会组织侧重发挥实践服务职能,有效利用技术优势,为创新创业的组织实施 提供相应的运作条件。
特别声明:本文为湖南民生网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