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近日推出“妈妈岗”就业模式,为育儿妇女量身打造弹性工作机会。这本是解决带娃与上班现实矛盾、释放女性劳动潜力的暖心之举,却遭遇网络污名化曲解。所谓“资本压榨”“妇女权益无保障”“不买社保”等论调,既无视政策设计的初衷与保障,更漠视万千育儿母亲对体面就业的深切渴望。

“妈妈岗”搭起育儿就业顺畅桥梁

2025-06-23 16:35:43 · 中人社传媒

“妈妈岗”搭起育儿就业顺畅桥梁

兴仁平

湖北省近日推出“妈妈岗”就业模式,为育儿妇女量身打造弹性工作机会。这本是解决带娃与上班现实矛盾、释放女性劳动潜力的暖心之举,却遭遇网络污名化曲解。所谓“资本压榨”“妇女权益无保障”“不买社保”等论调,既无视政策设计的初衷与保障,更漠视万千育儿母亲对体面就业的深切渴望。

细察政策细节,“妈妈岗”的劳动者权益能得到充分保障。政策明确要求,对符合劳动关系的岗位,“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弹性工作、不强行安排加班、工作时间因照护儿童需要可以请假”等条款必须写入劳动合同;即便非标准劳动关系,也需签订书面协议厘清权责。这样的双重保障机制,正是为弹性工作权责划下清晰边界。更关键的是,各级人社、工会、妇联将持续开展专项监督与执法检查,对侵害权益行为“严厉打击”——刚性约束如剑高悬,何来“压榨”肆意横行之隙?

政策支持企业设立“妈妈岗”绝非虚言。建立统一名录,对纳入企业施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政策;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更有金融扶持、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重利好。这些举措精准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引导其主动提升岗位吸引力,同时也充分保障了“妈妈岗”劳动者的社保权益。这分明是政府搭台、劳资双赢的良性互动,岂能与单方“压榨”混为一谈?

“污名化”的杂音背后,实则是社会对女性就业困境理解不深。“妈妈岗”并非新事物,在新冠疫情期间,湖南永州等地就设立了宝妈产线、宝妈生产车间等,主要吸纳带孩子的农村留守妇女和城市困难家庭妇女就业,让她们掌握一门技能,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增加收入。可以说“妈妈岗”提供的弹性空间恰是带娃女性重返职场的重要桥梁。湖北的政策着眼长远,优化培训目录,鼓励企业提供技能提升机会,工会积极链接资源开展家政、非遗手工等实用培训。这些举措意在将“妈妈岗”转化为女性职业发展的新起点,赋能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湖北“妈妈岗”探索,正是响应这一号召的生动实践。当政策善意被曲解,我们更应擦亮双眼,看清其背后对女性群体的深切关怀与权益保障的坚实篱笆。“妈妈岗”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妥协,而是社会为育儿母亲撑起的一片灵活就业新天地。唯有以理解驱散偏见,以支持取代苛责,才能让政策的暖意真正抵达人心,助力千万母亲在职场与家庭间找到平衡,稳稳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特别声明:本文为湖南民生网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