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2022-09-08 18:18:54 · 人才报/民生网 · 兴仁平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近日,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长沙举行,天南地北的各路大国工匠齐聚星城,他们当中有焊工、铸造工,有文物修复师……在论坛上,他们以自己成长、成才、为国争光的故事,赢得了各方发自内心的敬意与推崇。

作为普通人来说,“大国工匠”四个字听上去颇为遥远。它既意味着对待工作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专注执着;也意味着“上天遁地”、“揽月捉鳖”的壮志雄心。朴实无奇的“打工人”与之相比,中间似乎隔着“千山万水”。但用心去细探每一个工匠的日常,其实可以清晰领悟到“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份朴素无华的内涵与价值。

国以才兴,业以才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离不开庞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大幅增长、地位不断提升,为制造业强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0%,已经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技能人才往往聚焦于复杂生产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他们的工作也许并不在聚光灯下,但是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提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挥技术工人队伍的聪明才智。

培养技能人才的动力在于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人类文明结晶,推动社会发展之动力。纵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历史,无不依赖于制造业的兴起和不断升级,而促进升级的重要支撑就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强国建设,“匠心”铸就。这些聚光灯下的大国工匠,其实都是由普通人起步,一步步行至人生高处。从一枚螺丝钉的打磨,到精确到毫米级的工艺,小环节里有大学问,也能做出大成果。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就能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动能,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湖南民生网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