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天价”月饼 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2023-09-14 17:57:41 · 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 · 兴仁平
遏制“天价”月饼 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兴仁平
随着中秋节临近,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选购月饼。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就抓好今年遏制“天价”月饼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要求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风清气正的节日风尚。
四部门这种未雨绸缪“打预防针”的做法,很有必要,既最大限度防止了奢靡浪费,也给了党员领导干部一则提醒:带头反对“天价”月饼,带头杜绝节日腐败。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倡导和践行“回归本味的月饼、清清爽爽的佳节”,简约、平价月饼在线上、线下成为主流。不过主流之外,“燕窝月饼”“人参月饼”“鲍鱼月饼”“虫草月饼”等“天价”月饼,并没有在市场上消失。部分商家还玩出新花样,网上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数字藏品的“元宇宙月饼”“区块链空气月饼”。
事实上,“变味”月饼也时常成为“变质”的开端,滋生奢靡腐败。一些官员被绊倒,最初就是由月饼、粽子、水果这样的日常食品开始的,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今年上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167起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典型案例中,月饼粽子等就被点名;高价月饼甚至写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再次印证了“小月饼反映大风气”的道理。
堵住“天价”月饼入市漏洞,首先要强化源头治理。月饼被过度包装、贴上“天价”标签,无形中助长奢靡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8月18日,工信部就食品和化妆品两个品类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发布了征求意见稿,明确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饼,包装成本占比应当控制在15%以内,且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以监督促监管,让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
月饼本质上是食品,是用来吃的,“天价”月饼严重背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消费者购买月饼,是为了口味和品质,让老百姓“买得起”“吃得好”的月饼才是月饼商家应该坚守的底线。把“天价”打下来,将品质提上去,才能让月饼更纯粹,让消费者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特别声明:本文为湖南民生网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