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又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接下来比拼的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如何进一步着力构建有利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和服务支撑,继续为他们带技创业铺路搭桥,更好地支持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出彩圆梦、振兴中华。
2023-11-09 19:26:14 · 中人社传媒 · 兴仁平
创业路上“九死一生”,有“最强大脑”之誉的博士后创业会怎么样?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办前夕,人社部公布内容显示第一届大赛总决赛举办近两年来,96个获奖的创业赛项目创业成功率高达95%。
其实,即使是那些着重于技术创新、尚未进行商业转化的创新赛项目博士后参赛者,他们带着倾注多年心血的创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出中试车间,来到这个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平台,也是期待通过资本对接、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技术攻关、市场资源对接等尽快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进而真正创造一番事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有“最强大脑”之誉的博士后,在其专业领域称“学高”“老师”,应是名副其实。但在如今奋进的新时代,“德高”除了品德高尚,老师们热血攻坚、敢闯敢创,为广大青年人才注入创新创业基因,同样是为他们树立优秀的可资学习的榜样。这些博士后参赛者,有人已是光鲜亮丽的企业高管,有人已获得大学教职最高称谓,但却都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承受滑落奖牌榜的“灰头土脸”,是真正的“创事业”和“挺起知识分子的脊梁”。
值此青壮,迭代不止。这些年轻的博士后参赛者,不少人为了自己的项目躬耕多年,还有人表示“再搞它个5年、10年,就不信它不能成为个大项目”。但他们混的不是日子,而是“舍得一身剐”,跨过一个个山丘,迭代一项项技术。与此同时,有资深投资人点评,创业是一个需要技术迭代的过程,博士后有高层次学术背景,技术在同类型创业者中领先,能够为创业提供持续性的技术支撑,这是创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不断攀登学术、技术高峰的博士后,向不断博击商海竞争风云的创业者转化,应是具有先天优势。
所以,这种对于顶尖技术的执著巧干、实干、苦干,是具有高层次人才特色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奋进新时代解决“卡脖子”技术、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所必需。所幸,这些具有强烈带技创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正在被各方“看见”。如今,又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接下来比拼的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如何进一步着力构建有利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和服务支撑,继续为他们带技创业铺路搭桥,更好地支持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出彩圆梦、振兴中华。
特别声明:本文为湖南民生网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