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科,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兼放射治疗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日本名古屋大学分子肿瘤学博士,“中国优秀自费留学生”“湖南省杰出青年”“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截至目前,他已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9项,主编专著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为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委及湖南省医学免疫学会分会青年副主委,为国家重大专项等多项目评审人。
曹科,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兼放射治疗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日本名古屋大学分子肿瘤学博士,“中国优秀自费留学生”“湖南省杰出青年”“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截至目前,他已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9项,主编专著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为湖南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委及湖南省医学免疫学会分会青年副主委,为国家重大专项等多项目评审人。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显示,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肿瘤都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探寻治疗肿瘤的科学方法,已经成为中国医学工作者们艰巨的使命。在湖南,有这样一位80后医生,致力于肿瘤学临床与科学研究十余年,他拥有着大量临床诊疗经验,但却仍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医学前沿知识,深入钻研肿瘤诊疗方法。他就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兼放射治疗中心主任曹科。
作者:
曹科,湖南新化人,虽然从小生长在农村,但父母对他的教育却从未放松。上世纪80年代,由于家乡医疗环境差、医疗资源短缺,曹科患胃癌的外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而去世,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面对外公的离去,年少的曹科非常难过,与此同时,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长大了一定要做一名医生,不求为社会作大贡献,但求能救一个是一个”。
1999年,曹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走进学校的第一天,曹科的心就被湘雅医院大门口鲜红的大字“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深深撼动了,那一刻他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好医生的信念。
90年代,肿瘤还未被大家所重视,肿瘤学这个专业也不是大多数医学生的首选。但外公的去世,学医路上遇到的受肿瘤病痛折磨的病人,都坚定了曹科与肿瘤这个病魔战斗一辈子的决心。
由于肿瘤科收治的都是癌症患者,相当一部分已是晚期,死亡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癌症患者太痛苦了,癌症的诊疗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提升”。曹科说自己当时作为一名医学生,深感任重而道远。
2004年,曹科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湘雅三医院临床肿瘤学专业学习,成为曹培国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主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2006年,在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为求得医术上的更进一步,曹科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日本藤井医学奖学金,前往日本兵库医科大学留学。他对日本在肿瘤早筛方面的工作十分好奇,选择了主攻肝癌方向。“当时我国肝癌患者平均只能存活几个月,而在日本存活近10年的患者大有人在。认识到国内相关医学技术与日本明显的差距,我决定留下来继续学习。”完成兵库医科大学的学业后,曹科又向多所日本的大学投了数十份简历申请继续读博士。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进入著名的名古屋大学分子肿瘤学专业进行博士课程深造。谈及这段求学时光,曹科坦言最感谢的就是导师高桥隆教授。“在名古屋大学,我的导师高桥隆教授是出了名的严谨认真,对待研究是十分严苛甚至是几近‘变态’的,很多学生都不敢选择他做导师。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我们这些真正潜心跟他做研究的学生的生活及学业都关爱有加。”
201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时,曹科以优异的成绩荣获“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当时正在日本访问的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为其颁发了奖状。由于留学期间研究成绩突出,曹科还先后获得过大 敏美育英研究奖、TSUKUSHI研究奖、名古屋大学学术奖;同时,他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指导的本科学生也获得过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学生研究特别优秀奖。
然而,在留学“光环”的背后,曹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日本留学的时光是孤独又辛苦的。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曹科需要不分昼夜做一些放射性元素相关的实验。而胶片洗刷房位于核医学楼(原名大病院太平间)的负一楼,本就昏暗的地下室由于需要打印胶片的缘故连灯都不能开,曹科说自己只能倒数着数字壮胆,蹲在胶片室门口等待胶片完成。“导师对于数据的要求很高,当天的实验结果需要立刻做出分析并反复讨论,每天都在高速循环的学习节奏中,说不苦是假的。”他回忆道。
同时,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在学习之余曹科还找了两份兼职工作。由于他在出国前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日语培训,日常交流有一定困难,他只能从事一些刷洗纱窗等最简单的工作。名古屋的冬天格外寒冷,曹科穿着塑胶鞋,水总是容易渗入,有时脚趾泡在水里的时间太长,回宿舍时整个脚都肿得像包子。但为了梦想,他执著前行。面对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曹科很坦然,他说:“追求梦想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只是追梦路上很平凡的一员。”
在读博的最后一年,曹科邀请母亲赴日本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希望能与家人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可惜,办好护照的母亲,出发前却被查出患上了胆囊癌晚期。得知消息后,曹科马不停蹄地回到老家照看母亲。在接受治疗期间,母亲时时记挂着儿子未完成的学业,反复叮嘱他:“我很希望你陪在我身边,但你也是我唯一的希望,你要回到日本去,完成最后的学业。”
遵从母亲的心愿,曹科回到日本完成了学业,但母亲却在不久后离开了人世。曹科说母亲付出了毕生心血培养自己,让他成为当地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留学生;母亲教会他笑对人生,也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出国之前就想着要学成归来,希望家人能以我为荣,更重要地是希望能为国家和乡亲做点事。”而母亲的因癌离世,更加坚定了曹科回国为肿瘤患者服务的信念。
回国后,曹科选择回到家乡湖南工作。在湘雅三医院,肿瘤科曹科医生的仁心仁术被许多患者深深地记在心里。
“病人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医生应该多关心他们,医生就应该是病人的亲人。”曹科始终以做医生要有仁心仁术这句话鞭策着自己。回国后,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诊治病人上,把所有时间和爱心都奉献给了病人。他说,因为疾病没有休息日,所以医生要常常加班。一个上午要看数十个病人,有时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为了抢救病人,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工作,这是所有医生都常有的事。”曹科淡然地说道。
2016年5月9日上午,湘雅三医院放疗中心大厅里,一名老年男子突然倒地不起,正巧从科室坐电梯到达一楼的曹科一行,见状就地开始为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医护人员联手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徒手心肺复苏,成功挽救了这名男子的生命。
“一个人突发心跳骤停,我恰好经过,当时真没有想其他的,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也是我能做的。”事后说及此事,曹科憨厚地说道。
医者仁心,这已成为曹科的一种本能反应……
如今,曹科还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硕士生导师,肩负着培养更多医学接班人的责任。“医学生的成长必须在痛苦中挣扎、在生活中感悟,只有‘霸得蛮’才能修成正果。”曹科告诉记者,他对待学生素来严厉,如果学生选择临床方向,他就会从细节抓起,要求他们每天都要查房,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如果学生选择研究方向,他就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走出去,多平台多学科交叉研究,学会合作、勇于开拓,同时也要勤勤恳恳、多花点时间在实验室。“机会始终留给有准备的人,对待医学事业要心怀敬仰与感恩。”曹科说。
目前,曹科正在进行“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理及肿瘤放射增敏”的相关研究。实现精准医疗,优化诊疗计划,让肿瘤患者最大获益,一直都是曹科的奋斗目标。他说:“我从小就有着侠士情怀,现在通过我及大家的不懈努力,让饱受癌症折磨的患者得到科学的诊治,这便是我这辈子‘行侠仗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