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大地自古以来孕育了许多优秀人才,巾帼英雄也不在少数。今天记者要带大家走进科技特派员杨玉的生活,感受她兢兢业业服务“三农”的乡土情怀。
沐浴着初春的清风,在湘西田野间,杨玉是从三月里款款走来的女子,为湘西的脱贫攻坚贡献最美的力量。她将服务“三农”作为终身事业,深入基层,踏实工作,是乡亲们眼中的“智慧女神”“铿锵玫瑰”。
作者:
情系湘西 实现猕猴桃产业提质升级
2014年1月,杨玉被委派担任凤凰县古城红心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特派员。在到达凤凰县落潮井乡落潮井村后,通过座谈、个别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杨玉了解了合作社生产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社员们的思想状况等,并针对其中关于发展的突出问题,迅速制定对策,提出方案供合作社参考。
猕猴桃鲜果下树后常温贮藏期短一直以来是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实地考察后,杨玉向合作社建议建设冷藏库,解决猕猴桃熟期集中、不耐贮的问题。解决方法摆在眼前,但是由于合作社资金不足,只能搁置。在了解合作社情况后,杨玉帮助合作社到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建设了面积1300平方米、冷藏量为300吨的冷库,还配套购置了冷藏车1台。通过这些措施,果品销售期延长2个月以上,凤凰县猕猴桃生产期果品熟期集中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016年3月猕猴桃刚发出新芽,却遇到了难得一遇的低温天气。杨玉顾不上休息,立即制定“猕猴桃园防春冻措施”,指导合作社进行冻后生产补救,恢复树势,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在猕猴桃普遍收成寥寥的当年,杨玉指导的合作社却还收入了近200万元。
合作社猕猴桃园土壤缺钾,杨玉就指导社员在施冬肥及追肥时适当补充钾肥,果树抗病力得到提高,增产10%。在服务过程中她发现湘西种植猕猴桃普遍采用20:1的雌雄株搭配。因猕猴桃花期短,如到花期遇雨,将导致授粉不充分,结实不好。湘西地区普遍的做法是花期请大量的人工进行授粉,既费工又费钱。杨玉为乡亲们传授合理的搭配雌雄株的方法,既提高了结果率又减少了人工支出。她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带着乡民们一起劳动,在湘西地区推广猕猴桃合理的树型修剪、疏花疏果、套袋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还帮助他们建设大棚实现隔离育苗,以提高猕猴桃繁育水平。
4年的科技特派员时间里,杨玉引导果农树立“品质至上、效益至上、市场优先”的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帮助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技术”的模式,实行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水果要求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初步形成了凤凰古城富硒红心猕猴桃品牌。
深入田间 自栽自采都市田园生活成现实
杨玉的科技扶贫路一直在继续。2013至2014年她服务长沙县跳马镇杨林村民委员会,结合当地苗木的种植情况,筛选优质草种,制定草皮种植规程,指导农民种植草皮,新增草皮种植面积100亩,推广1年2季产出的草皮种植技术100亩,农民新增收益120万元;引进蔬菜良种,发展蔬菜产业,蔬菜良种种植面积约100亩,农民每年新增收益80万元;开展了葡萄、草皮种植技术等培训班,共培训农民100余人。
在自家阳台或后院种一盆无花果,闲时浇浇水、剪剪枝,用绿色装扮温馨小屋的同时,果实成熟后还可随时摘下一饱口福……如今,这样令人向往的自栽自采都市田园生活已变成现实。
2015年,一篇《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种盆无花果,不出远门能尝鲜》的报道在长沙县传开,报道中提到的长沙县春荷葡萄专业合作社成功栽培出了无花果盆景,一时间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购买,这让合作社的生意变得红火了起来。“2014年我们开始大面积种无花果,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合作社负责人涂谷笑得合不拢嘴。而这其中的技术功劳,就属当时委派而来的科技特派员杨玉。
原来一直从事葡萄种植的涂谷考虑到未来发展前景,决心引进新品种。然而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等问题却难住了他。得知合作社转型中遇到的难题,县科技局随即请来杨玉进行对口帮扶。
经过一系列前期调研,杨玉最终为合作社敲定了引进无花果种植这一方案。在杨玉看来,无花果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目前长沙周边地区种植量较少,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不易储藏与保鲜是无花果的致命缺陷,如何能让市民不出远门便能吃到新鲜可口的无花果成了杨玉费心思考的问题。她开始帮助合作社研究无花果盆景种植技术,在果树品种中筛选无花果进行盆栽,供观光采摘游客带回家栽培。2015年栽培过程中,合作社几百盆无花果盆景突然接二连三地出现枯萎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杨玉在多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为盆景改良土壤基质,在黄泥+沙+木屑组成的基质栽培下,1200盆无花果盆景长势日趋良好,为合作社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兴农 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杨玉担任“万名工程汝城团”团长,她围绕汝城的产业需求四处联系专家,最后组织了13人的省级专家团队。通过调研汝城的农业产业现状,结合汝城县委、县政府的发展目标,与各位专家一起讨论确定在汝城开展“绿肥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在超级杂交稻中超模式中的示范与推广”,先期,他们在袁隆平院士的试验田进行了超级杂交稻冬闲田紫云英绿肥菜用种植技术等4种模式的试验,得到了“种3产4”项目负责人彭既明处长的高度肯定。
根据汝城企业的需求,杨玉将汝城服务团分为茶叶、蔬菜、粮食、水果等4个服务组、20个小队,以组、队为服务主体开展工作,小队、服务组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服务团专家共同研究解决;按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科技人员的专业特点,每位专家确定了自己重点对接联系的企业;为配合汝城打造生态高地,杨玉及其他专家明确了专家团2017年重点实施“绿肥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在超级杂交稻中超模式中的示范与推广”,并在水果、茶叶产业中推广应用绿肥生产技术;建立了汝城农场主联盟微信群,在群里进行信息交流、技术探讨服务。组织专家分小队深入汝城县长青供港蔬菜基地、汝城县鑫利食品有限公司、汝城县罗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服务单位开展调研和指导,确定了绿肥技术在超级稻中的应用示范点,并就绿肥在超级稻、果树、茶叶中的应用技术,辣椒幼苗培育,辣椒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特色水果种植,果树病虫害防控,休闲农业规划与实施,稻田养鸭、养虾,优质稻生产,大米加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受到对口服务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汝城龙头企业旭丰种养合作社总经理欧旭玉说:“专家团真是及时雨!通过专家的指点,我们要少走好多弯路,少花好多冤枉钱!”
杨玉就是农民的“好姐妹”。有农民心疼她高强度的工作,劝她多休息,而她却回答:“田野工作就是我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