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饥寒,农民苦无边。年年扶锄犁,天天不空闲。熬过荒月苦,盼来打谷关……”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在张家界地区,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类似这样的民歌,千百年回荡在湘西的大山深处、澧水河边,歌里反复吟唱的主题是“贫穷”。直到2014年,张家界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16个、贫困人口286556人。
但如今,这里已经大变样,古老的吊脚楼住上了台湾“驴友”,打糍粑的土家族老汉身旁围满了一脸新奇的游客,土家织锦远销海外成为珍贵艺术品……张家界科技扶贫的画卷在徐徐展开。
科学发展特色产业助农脱贫
张家界武陵源区双星村因村内溶洞、天坑众多,耕地面积少,贫困在这里埋下了种子。为助力双星村发展,2018年武陵源区按照“因村选人”的要求,选派高学历、精通农业的第一书记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采取“科技项目+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贫困户”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进驻示范基地试种,并由科研机构或大学等提供技术、智力支持。
在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陈家法的指导下,双星村建成了红心猕猴桃科技扶贫基地,由村委免费发放苗木,专业农艺师上门进行技术指导。此外,陈家法多次组织湖南省农科院专家为果农们“传经送宝”,解决他们种植技术上的“疑难杂症”。目前,该村已建立了黄桃、红心猕猴桃、板栗、核桃、中药材等科技扶贫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双星村还探索出了适于本村种植的优良品种,板栗产业取得了大丰收,解决了当地贫困户收入和就业难题。截至2018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科技扶贫带动脱贫攻坚的效果在这里不断彰显。
这只是张家界市科技人才扶贫的一个缩影。
8月1日,永定区教字垭镇青云桥村渔民汤博皓多日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池塘里养殖的淡水基围虾又开始活蹦乱跳了。在科技特派员胡定波的技术指导下,汤博皓养殖的基围虾不仅恢复了健康,他还趁机学到了不少养殖“绝活”。
近年来,永定区根据区位地理,突出发展大鲵、特色小水果、中药材、七星椒、休闲农业等产业。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科技支撑乏力等问题,该区选派64名科技特派员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其中53名科技特派员联系服务86个贫困村,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发展现代种植、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目前,永定区已建立大鲵、茅岩莓、蓝莓等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2个,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49项。同时,通过科技特派员在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集中培训,10648户农户参与各类培训,造就了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了497户2200多人发展2万余亩家庭产业项目。
打造“旅游+扶贫”的湖南样本
张家界市大力开展特困地区人才扶持工作,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在全省率先选派旅游特派专家团队,打造一支“升级版”的人才队伍,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形成了旅游扶贫的湖南样本。
武陵源区一家名为“梓山漫居”的精品民宿,在今年“十一”期间备受游人追捧。民宿是由当地农民杜勇流转田地200多亩着手打造,秉承“不砍一棵树,不毁一株草,不挪一块石”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尽管正式开门纳客才几个月的时间,却已成为不少游客到张家界“打卡”的网红住宿点,随着“梓山漫居”走红,杜勇除了聘请当地贫困群众来“梓山漫居”工作,还带动许多村民在家门口销售自家的农产品。
建设景区景点,贫瘠山区成“聚宝盆”;创造就业岗位,贫困村民成“上班族”……旅游扶贫是张家界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近年以来,全市通过引进叶文智、田辉林等一大批旅游营销大师、旅游文化名家、旅游建设人才、管理人才等,极大地为当地旅游事业硬件、软件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大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人才参与旅游事业发展、扶贫事业发展的队伍不断壮大,成效不断显现。
截至目前,张家界科技专家服务团先后70多次直接下到慈利、桑植等旅游扶贫开发一线把脉指导,打造了一批“旅游+土家文化”“旅游+白族文化”乡村旅游精品,培育了“茅岩莓”“湘阿妹”等一批特色旅游产业品牌;针对旅游扶贫地区存在的服务设施滞后、服务质量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张家界市通过开展服务全域旅游创“三优”活动,统一制定旅游服务标准,实施了科技人才贫困村“覆盖”工程,明确对旅游扶贫人才实行专项补贴。
实现科技人才全覆盖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今年来,该市相继出台了《张家界市科技人才贫困村“覆盖”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张家界人才行动计划加快建成全域旅游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等人才实施意见。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科技人才为全市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永定区科技特派员秦禾望作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茶叶小组组长,实地指导农户进行莓茶种植,使得莓茶成为永定区“一县一特”的主导特色产业之一;武陵源区天子山剁辣椒有限公司积极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扩大种植规模,帮助农户制订发展规划,实现销售收入830万元,利润80万元,产销率达到了100%,椒农增收200万元;金岩土家族乡红联村、南坪村的科技特派员协助村两委制订黄花菜及猕猴桃两大产业发展计划,针对黄花菜及猕猴桃两大产业的技术关键点和难点,技术指导手把手教,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3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600元。
截止到2018年8月,张家界市共选派科技人才395人,其中科技副县长4人,科技副乡(镇)长12人,其他科技人才379人。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32人,其中省派35人,市派35人,区(县)派162人,组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4个,共创办市级科技人才扶贫基地5个、区(县)级15个。通过科技扶贫,全市集体经济增收村达217个,服务贫困村358个,服务农户10662户,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7397户,贫困户人均增收785.46元。从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农业技术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等专业人才联系全市358个贫困村,贫困村科技人才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下一步,张家界市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科技人才实施方案,同时对科技人才扶贫运行机制进行适当调整,在继续保证科技人才贫困村全覆盖的前提下,尽可能让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带动扶贫村脱贫致富。强化科技人才考核激励,提高科技人才服务长效性,鼓励科技人才在贫困村服务创业,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使科技人才作用最大化。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