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湖南民生网 > 民生要闻 > 头条

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谱新篇 长沙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启示录

2019-10-25 14:43:45 来源: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湖南民生网 作者:黄林凤

分享至手机

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谱新篇

——长沙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启示录

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而在湖南长沙县,科技特派员制度正以其科技力量谱写着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从2007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以来,长沙县从最初选派8名到今年选派近110名科技特派员,选派规模居全省前列,到目前,全县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820人/次,进驻到农业、工业一线和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科技服务; 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在中央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的利好下,长沙县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点亮了科技人才乡村振兴的“湖南板块”。记者探访长沙县,从其以立足所需、科学选派、管理创新等特色亮点中,不难提炼出该县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做出更大贡献的诸多可复制经验。

位于长沙县的枣产业基地 (巩如泉 摄)

 

立足所需:“扩面增量”促产业发展

“农业的发展真的很需要科技人才的指导,只有科技力量助力农村发展产业,才能促进农民增收,但是以前我们根本接触不到专家。”长沙县沃园公司负责人彭焕新介绍,在他那里没有派驻科技特派员之前,他只是一个在农村卖甘薯个体户。

带着从基层了解到的需求,县里为沃园公司派驻了湖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张超凡这类专家,“张教授帮我从两千多个薯种中精选出来优良品种,并对甘薯栽培技术进行创新,甚至以专业角度帮助公司在农产品营销上进行创新。”彭焕新说,沃园还建立了产学研实习基地和硕士工作站,产生“派来一名,引来一批”的效应,使这里既充当“实验田”,又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场”。如今,沃园公司建立起总面积600余亩的香薯规模化生产基地,迈向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长沙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县于2007年启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明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科技局、县卫生局具体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障和支持,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即使是在经费预算趋紧的情况下,科技特派员经费预算不减反增:2010年,县财政预算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50万元,到2019年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费已提高至460万元,工作经费则增加至140万元,为科技特派员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一个个需求不断被重视,越来越多优秀科技人才走进长沙县,为该县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王森就是其中之一。在长沙县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王森将其自身对枣业的理论研究与当地种植户的枣树种植需求相对接,延长并增加了枣树的开花和结果期,避免了南方梅雨季节带来的损害,提高了每亩枣鲜果的产量,推动枣产业链形成。

记者发现,像张超凡和王森这样在省内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任职,同时担任该县第十二批科技特派员的专家有109名,在服务传统农业、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技术服务拓展到了农村环境生态治理、乡村旅游包装策划、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领域,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长沙县的“扩面增量”,从而促进了各领域的产业发展。

科技特派员在田间地头。(巩如泉 摄)

 

科学选派:“四六三”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除了为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扩面增量”,长沙县还考虑到传统选派方式可能存在的农户与科技特派员之间信息不通畅、选派程序不透明等问题。该县在遴选方式、挑选原则、选派程序上不断探索,独创了“四六三”选派法:遴选派驻点“四倾斜”、挑选科技特派员“六优先”、选派程序“三荐三审三公示”,打通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供需方”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科技资源供给与基层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我们重点向村级经济较为薄弱的村、有较强技术需求的初创型企业、医务人才匮乏的医疗单位等地倾斜;在了解需求后,再瞄准省内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优先考虑双方专业方向与技术需求是否相对应,挑选科技特派员或派出团队;同时在科技特派员的推荐、遴选等环节都会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该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科学的选派方法让科技特派员的“科技力量”在田野乡间“开花结果”。长沙联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志祥就是该制度的受益者。几年前,肖志祥还只是一名专门做农产品种植的普通“小老板”,种植过各种农产品但收益不可观,肖志祥调侃自己曾经历过从开小轿车到开货车的窘境。“我的事业随着科技特派员的到来发生了巨大改变,科技特派员制度给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肖志祥坦言,上级领导在了解他的情况后,为其对接了长沙市蔬菜研究所教授周清华派驻到了公司。“种植大路蔬菜不好销,效益低,仅能勉强维持,迫切希望能引进发展优质特色产品来提高效益。”肖志祥将自己的需求同科技特派员周清华一说,周清华就为其提出了种植高品质辣椒育种的想法。

实施中,从工厂化育苗、田间管理、品控要求、营销策略每个环节,周清华都详细指导。4月份该辣椒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售价最高达98元一斤,肖志祥的三大棚辣椒卖了4万多元,亩纯效益3万多元,是普通辣椒的三倍以上。下半年辣椒种植将扩大到10个棚,预计效益达20万元。“说实话,我真的非常感谢周教授能作为科技特派员派到我们这里,农业的发展需要他这样的科技人才。” 肖志祥说,自己事业的发展还带动帮扶了建档立卡的10户贫困户,保证每户人均收益3400元,其筹备的扶贫产业园也正在进行中。

周清华(左)指导肖志祥进行辣椒种植。(巩如泉 摄)

 

管理创新:优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立足所需、科学选派等道路走出了长沙县在践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上的工作特色,而优化对科技特派员和管理服务,则体现了该县以落实该制度助推乡村振兴的使命坚守。

“长沙县把我们科技特派员作为县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工作、生活上都是高看一等、厚爱一筹。”科技特派员周清华如是评价长沙县领导对科技特派员群体的关心,“县里每年都会对科技特派员开展调研走访和座谈交流活动,并对我们科技特派员吃、住、行等方面给予重点关照,在节假日发送慰问短信和慰问金。”

除此之外,长沙县还建立科技特派员动态管理台账和微信交流群,运用季度讲评、走访慰问、年度考核与项目实地验收相结合的办法,对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出勤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对表现较差的派驻点和科技特派员予以淘汰,对表现优秀的予以表彰,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样的“柔性引才”方式不仅让科技特派员感受到参与到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别样关怀。

基于对特派员制度的管理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力“源泉”在长沙县充分涌流,与群众共同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在青山铺圣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指导,引进新品,食用菌产量提高了30%;在长沙县远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指导攻克了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的关键技术,产品供不应求;具有正高职称的长沙县中医院名医陈小中被派为医卫类特派员到长沙县黄花镇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带动了该院中医服务质量的提升,培养了中医医务人才,推进了中医馆的建设,医院接诊的病人较去年增加了三倍,让百姓纷纷“点赞”……

陈小中在为村诊治。(供图)

 

20年时光荏苒,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沙县启动科技特派员工作12年以来,与广大农村创业者和人民群众一起有力推进了长沙县“强园富县”战略和“城乡一体化”战略进程,呈现了该制度推广成效的地方性样本。

新的时代,赋予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新的使命,而科技驱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不变的时代之声,越来越多为践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人才将以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的篇章。

人才报/民生网记者 黄林凤

【编辑】网站责编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