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湖南民生网 > 民生要闻 > 抗疫

中医朱莹:越战疫越自信

2020-06-11 18:51:06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易巧君 黄娟娟

分享至手机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通讯员 黄娟娟

葳蕤初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热烈的阳光打在绿油油的香樟树叶上,沐浴着星星点点光斑行走的记者,恍然觉得正经历一场让人神清气爽的“中药森林浴”。

然而,记者接下来却发现,眼前的该院副院长朱莹,口鼻上戴着的普通医用口罩竟略显宽松,眼镜片下的肤色还有点暗黄,不禁开口问:“以前您就这么瘦吗?”

“我也是回来才发现自己体重掉了14斤,如今近两个月过去还长回3斤了。”朱莹笑着回答,“经历这样的大战疫,这点小变化是正常的。我更开心的是,由此看到了家人之变、患者之变、中医药事业之变。”

朱莹(前排右一)带领部分队员在方舱医院工作。

平日不爱说话的儿子

写诗送行并紧紧拥抱了她

“九省通衢灾疫起,神州罹难扬子哀。家母受命悬壶去,济世何须是男儿?”诗以言情,朱莹的儿子是一位金融工作者,因为坚定地选择了与父母不同的事业之路,平日里与家人的交流并不太多。

可他在得知母亲将前往武汉驰援后,却是“翻来覆去”整晚都没睡着;而他的父亲在确定妻子已接受上级安排后,则开始焦躁不安地“各种念叨”。朱莹告诉记者,她是2月8日上午11点接到通知,由她担任第三批援助湖北国家中医医疗队(湖南)队长,当时她的脑袋也是“一片空白”。

我国历史上的大疫时期,常常也是中医药的“高光时刻”。朱莹作为一位有30多年从业经历的中医人,初始便高度关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并暗自下决心“应有大作为”。可是,她第一时间却没有请战去疫情震中武汉,而是递了去市州战疫的申请。

“我家情况很特殊,我的婆婆因脑溢血已是植物人状态;我的母亲因为结肠癌也陷入了昏迷,就在出发的前几天还因为突发痰堵塞气道接受了抢救,也即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紧急状况。”朱莹告诉记者,老公和儿子则还为她的身体担心,因为她不但肩周炎、椎间盘突出严重,而且多年来白细胞值都偏低,免疫力低下,“几乎每年的重流感都没躲过去”。

但上级“点名”依据充分。朱莹,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优秀学员——该项目有中医界的“黄埔军校”称誉。

“一线需要中医,我责无旁贷;国家队点将战疫,我不能退缩。我有困难,别人也有困难,这个口子不能轻易开,这个头我带不得。”朱莹说自己也是经历“辗转反侧”后,才坚定地接下了这个组织任务。

2月10日,送行的车站,朱莹的儿子送给了她两首自作的加油鼓劲的诗。“儿子说这是特殊时期,他理解妈妈的选择,还第一次紧紧地抱起了我。”朱莹笑着说,她很开心得到家人的理解。后来在武汉的日子,“每天,儿子比老公都急切地希望和我视频呢”。

朱莹在方舱医院查看患者舌相。

完全抗拒中医药的患者

成为新冠康复首批出院人

历经艰难抉择,朱莹终于来到武汉,却接连数日被“挡”在了首个全中医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外。

“除了开始因方舱医院尚未开启,大家一起接受培训,后来他们又考虑到我已57岁,免疫力也不好,便安排我在舱外在线答疑、审核出院、日常管理等。”朱莹说那些不能直接看到病人的日子,她“如坐针毡”,都要“抑郁”了。

另外,她也发现方舱初始使用的是“统方”,即所有病人喝相同的中药,大部分医护人员做的仅是“发药”工作。“这些是经治医生就可以完成好的工作。”朱莹说她那时都有点怀疑自己来武汉到底有什么价值。

而与此同时,被安排至江夏方舱医院的不少确诊患者对中医诊疗存在抵触情绪,外界关于中医仅是“心理安慰”“慢郎中”等质疑也暗流涌动。

“我在武汉做的最正确决定就是:果断要求进舱,果断施行‘一人一方’治疗。”语调柔和的朱莹,说这话时声音不自觉提高了分贝,而且字字铿锵。

2月26日上午10时,江夏方舱医院的23名患者经过严格医学检查后,被判定达到出舱标准,痊愈出院。52岁的胡女士便是这首批出院的患者中一员,朱莹是她所在的病区负责人。

“这真的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患者,她起初对于中医药治疗十分抗拒,一度守在医护人员办公室不走,强烈要求换到别的医院。”如今,朱莹说起当时的场景,已有了微笑和自豪的表情。

胡女士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现在想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之前对中医一无所知,加上老公一直建议我吃抗病毒药,所以开始很抗拒中医治疗。但是在服药三四天之后,没想到恢复效果非常明显,还能起身跟医护人员一起打八段锦了。以后谁跟我说中医没有用,我跟谁急。”

据了解,胡女士是从泰国旅行回来后确诊,同行的老公也被感染。她痊愈出院时,其老公尚在另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对于胡女士,我除了通过给其诊脉、看舌相等有针对性调整中药汤剂,还指导医护人员为其施行了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等,有效缓解了她的厌食、焦躁等症态,进而也使得其新冠肺炎病情得到迅速改善。”朱莹说。

左起:詹敏、贺良锋、易琴、涂丽、朱莹、戴飞跃、李妲、朱志文、申艳涛、邓海霞。

中医药诊所病人更多了

下辈子仍然要选择学中医

共收治113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97人,治愈率85.84%,且无1例转重症,也无1例在治疗中转院,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湖南)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中医“湘军”的这份成绩单闪耀江夏,朱莹说起来也是满满的自豪,“要不是到了关舱时间,后面进来的十余位患者也会痊愈,治愈率定会达到90%以上”。

“前不久我和部分中医同行分享抗疫经验,他们都说如今中医药诊所病人更多了。”朱莹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次国家领导的战疫行动,不但让他们切实增强了“制度自信”,而且切实增强了“中医自信”“文化自信”。她相信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一定会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喜爱。

朱莹说,中医对于自己,真的是“越学习,越热爱;越实践,越笃信”,她“下辈子仍然要选择学中医”。

因为选择学习中医而满心自豪的还有朱莹的许多学生。一位今年研究生考试取得411分好成绩的学生,得知自己顺利录取到朱莹门下,给她发来信息说自己“感动到哭泣”。

还曾有一位十分聪明的女生,却常缺席课堂、随诊,最常做的是在宿舍睡大觉。面临退学的她,后来被转至朱莹门下。朱莹炉火纯青的“望诊”技术,一下便发现了她的抑郁问题,后再经详细“问诊”,得知其与父母矛盾积累已久,有自暴自弃倾向。

朱莹于是请来她的父母细细沟通,最后大家同意施以“休学一年”处方。女生复学时,不但带来了全新的自己,还带来了热烈的爱情。“如今,她已是河北石家庄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师,并且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朱莹说,该女生经常跟她说幸亏选择了学习中医,而这应该也得益于她“先成人,再成才”的中医教育理念。

“先医己,再医人。”是朱莹的另一教育理念,她说自己当初被父亲“强迫”学习中医时,也曾以自己的方法去抵制,直到被首次学期考试那惨不忍睹的成绩激起了“不甘”,方逐渐进入学习中医正途,并越走越宽敞。

朱莹说此次武汉战疫,也是对她自己的一次难得的挑战与历练。她能把那从80公里外运来的冷硬得成坨、变色的饭菜,全部塞进肚子;能将框得密不透气的护目镜、层层裹在身上的防护服,一套就是至少3个小时直至拧得出水……年近花甲的她还可以扛得下如此战疫重压,以后她必将继续坚守最爱的中医临床,希望能用自己的中医药知识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编辑】依孜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