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湖南民生网 > 民生要闻 > 头条

中建五局技校:技能教育扶贫 引来雏鸟炼大鹏

2020-09-30 17:19:35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龚颖 谢银满

分享至手机

中人社传媒记者 龚颖 通讯员 谢银满

9月29日,中建五局技校(长沙建校)栗树庙村课外技能培训班上,郑声健和同学们站在刚刚完成的砌筑墙前,开心地笑作一团。

郑声健来自国家深度贫困村邵阳县栗树庙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从穷山窝窝来到学校,16岁的郑声健不仅学得了一门得意的砌筑“手艺活”,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偶像。

郑声健的偶像是学长邹彬,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国获奖第一人”,从农民工到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邹彬技能出彩人生的逆袭之路,成为“郑声健们”追梦的目标。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摆脱贫困是标志性指标。近年来,围绕“培养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中建五局技校(长沙建校)发挥专业培养技能人才优势,将“技能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靶心”,不断补齐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短板。

引雏

对口帮扶阻断代际贫困

与郑声健同批入学的7名孩子,均为来自郦家坪镇栗树庙村贫困学子。镇长朱勇飞介绍,村子坐落于山脊上,海拔高,不利于农耕养殖,是一个典型的偏远高寒山区深度贫困村,村里不少年轻人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贴补家用。2019年,中建五局驻村对口帮扶,依托其下中建五局技校(长沙建校)精准帮扶,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职业技能教育正改写着各自的命运。

改写命运的种子,播种在2019年的夏天。这年暑假,学校组织前往栗树庙村开展以“七彩假期、技能扶贫”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设置体验农耕、访贫问苦、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内容,将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送到了贫困村里。

技能脱贫的种子在“郑声健们”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砌墙不仅能建设家乡,还能砌出个世界冠军,刚刚初中毕业的郑声健当时想都不敢想。他望着远方的山暗自思忖:“要是能走出大山,拥有知识和技能,就好了。”

“郑声健们”的心愿,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扶贫工程,渐渐落地实现。2019年,中建五局技校(长沙建校)在栗树庙村招收了7名学生,2020年,再添8人,其中来自建档立卡户10人。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超英爱心基金”,为部分贫困学生免去了学杂费,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们安心学习。

砥炼

精准培养实现终身受益

从砌墙的门外汉,到校集训队的一员,一年来,郑声健有着超乎家人想象的进步。

学校教务处主任邹建光介绍,来自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得比较自卑。一进校,班主任会尽可能因材施教,一对一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们制定长期和短期奋斗目标,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表,让学生能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环境。

“参与技能竞赛是贫困学生成功的一条捷径,通过竞赛能学到扎实的技能,如果获奖更对其升学、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邹建光告诉记者,学校先后培养了优秀的年轻工匠邹彬,以及全国技能大赛第一名刘宇航、蒋文,世界技能大赛第一块砌筑金牌获得者梁智滨、蝉联砌筑项目金牌的陈子烽等。今年8月,该校建档立卡户罗杰也在参加全国扶贫技能大赛中摘得桂冠。

为让每一位学生出彩,在世赛、国赛、省赛、市赛舞台上崭露头角,学校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原则,根据每位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特长,鼓励他们至少参与一项竞赛的培训与参赛。

紧张的训练之余,郑声健和他的贫困生同学还报名参加了课外技能培训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测量、装配式、BIM、CAD等等技能培训项目。有专门的老师为其上课,一对一地进行技能指导,直到学生真正掌握这门技能。

“通过以赛促学和技能培训,使帮扶成果由‘一次性受益’转化为‘终身受益’,使有限的帮扶发挥了无限的撬动作用。”邹建光说。

振翅

校企合作解决后顾之忧

“等到我毕业后,就能养活我奶奶了……”2017年从学校毕业的李涛,顺利入职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市政分公司,目前在长沙宁乡蓝月谷项目担任安全员,月薪8000元,他实现了4年前入校时许下的诺言。

“我要凭自己的能力,为家里减轻负担。”2018年入学的邹吉祥、杨家强,经过学校推荐分别前往广东碧桂园集团腾跃分公司和五矿瑞和(上海)建设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两人目前都能拿到每月2000多元的实习工资。

从“校门”到“企门”,李涛他们的华丽转变得益于学校校企合作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优质培养与就业服务。

郑声健所在的班级,正是学校与沙坪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现代学徒制班。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需求联合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定期派专家来校授课,学生定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

“这个班的学生都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提前找到了就业的婆家,解决了就业的后顾之忧。”学校党委书记缪玲勇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进一步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学校成立了集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于一体的“三专一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问诊把脉,在基地共建、师资共培、学生共育等方面为学校人才培养持续发力。同时,学校注重加强与建筑企业深度合作,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与中建五局联合举办新型学徒制班,共培养 730人。

职业技能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前提。缪玲勇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将技能扶贫送进贫困山区,用一技之长浇灌贫困学生成长成才。”

【编辑】安彤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