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形成党管人才合力

2021-07-05 17:01:07 来源:中国人才

分享至手机

主持人:《中国人才》记者 温金海 陈晓伟

嘉 宾:

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龚和艳

江西省南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黄国平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高级经济师 薛媛媛

背景

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形成党管人才合力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中央提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面广量大战线长,涉及到各行各业,必须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和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因此,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和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推动人才工作的发展,是党管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人才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话题。

有专家表示,坚持党管人才,不是弱化各部门的职能,而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工作。各有关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的人才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做好分内工作,又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既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职能交叉的工作,又要与时俱进,拓展工作领域,弥补人才工作“空档”。当前,各地在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推动人才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如部分职能部门积极性不高、机构设置与应当承担的职责还不相称;沟通协调机制运营不畅,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善等,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党管人才的合力,将新时代人才工作有力推进?本期《话题讨论》栏目进行讨论。

(本刊综合)

观点

“人、财、制”三位一体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龚和艳

牵头抓总人才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人才工作面大量广,组织部门要充分调动和增强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党管人才合力,需要重点在“人、财、制”三方面加强保障。

发挥职能部门优势的基础是打造稳定专业的工作队伍。随着人才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才工作的触及面愈来愈广、专业性愈来愈高,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人才工作者队伍,确保工作衔接有序、推进有力。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综合素质,推动人才工作者的理念思路、业务知识、工作方法与时俱进、迭代升级。近年来,嘉兴市把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在浙江省率先在市级职能部门增设(挂)12个人才工作处,带动县级层面设置26个人才工作科室。同时,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班,定期举办职能部门业务交流会,组织人才工作者赴深圳、苏州等地调研学习,职能部门工作力量得到有效增强,有力推动嘉兴人才工作跨越发展。

发挥职能部门优势的抓手是强化刚性合理的资金保障。当前,国内外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迭代人才政策、引进科创载体、深化人才改革、举办招才活动等等,都需要充裕的资金来支撑保障,要通过制度化的安排确保经费稳定增长。同时,要坚持“事权财权相统一”,合理分配职能部门人才专项经费,让每一笔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近年来,瞄准打造面向全球的长三角人才集聚强磁场目标,嘉兴市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21年市本级人才发展专项经费达到2.4亿,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3%,确保职能部门开展人才工作无“后顾之忧”。同时,市委组织部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上报—审核—反馈—确认—执行率考核”的全链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资金的牵引、约束、驱动作用,推动职能部门明确工作目标、紧盯工作重点、注重工作成效。比如,2020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宣传、经信、民政等12个职能部门开展行业领域优秀人才(团队)遴选。又比如,安排1.2亿元保障市人力社保局实施大学生“550”引才计划、硕博倍增计划,实现全年引进大学生首超10万人,其中硕博人才超5000人。

发挥职能部门优势的关键是设置闭环推进的制度体系。如果说解决好人员、资金的问题是确保职能部门“能干事”,那制度健全与否则决定了职能部门“能不能干成事”“能干成多少事”。要促进职能部门发挥优势,加快培育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必须坚持系统理念、系统方法,在加强制度建设、压实主体责任上下功夫。近年来,嘉兴市着力打造一套协同高效、闭环推进的运行机制,确保职能部门开展人才工作有目标、有效率、有干劲。比如,在全省率先建立年度党委(党组)书记领办重点人才工作项目清单制度,通过“一把手”的示范引领推动职能部门工作有方向、有重点;建立嘉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或者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有效提高职能部门推进重点人才工作事项的速度;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为每个职能部门设定“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考核任务,同时每年确立若干考核优秀单位,有效激励职能部门争先创优。

从“串联排队”到“并联统筹” 凝聚工作合力

黄国平

众所周知,一项人才政策的兑现落实涉及人社、公安、教育、工商、税务、房管等多个部门联合审核把关,但是,当审核把关中的每项步骤都成为其他步骤的前置条件时,这样的“串联式工作法”就很容易将政策兑现效率拖入“怠速”档位,也使得职能部门之间出现横向交流沟通不畅,纵向对接相互掣肘的窘况,大大分散了部门整体合力,降低了政策兑现效率,影响了人才工作发展和服务环境。

2020年6月,为大力吸引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南昌留南昌创业就业,南昌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简称南昌“人才10条”),明确给予人才落户奖励、生活补贴、创业扶持等“一揽子”政策支持。为破解“串联式工作法”带来的申领程序繁杂、政策落地不优等问题,南昌市通过开发建设“城市大脑”,设立“优惠政策直达”窗口,使南昌人才政策兑现全面迈入“数字时代”。南昌“城市大脑”将线下逐项审核整体搬到线上“数据跑路”,将程序性的“串联排队”,改为主动性地“并联统筹”,既实现补贴奖励“免批秒兑”,也更好地明确了工作职责、凝聚了职能部门工作合力。

打通数据壁垒,政策兑现“一键通办”。为解决政策申报兑现涉及部门多、流程多,需要申报人“多边跑”“反复跑”等问题,南昌市整合人才政策审批涉及相关部门“数据库”,做到“一网申报,数据共享,不费一纸,不跑一步”。企业和人才项目申报时只需填写基本信息,平台自动填充信息,提高申报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公安户籍系统、社保系统、学信网等平台的数据共享,自动判断申报人户籍、社保、学历等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实现全过程全透明。此外,优化兑现流程,审批通过后相关信息直接发往银行,由银行自动拨付个人账户,免去企业和人才线下兑现烦恼。平台上线后,已兑现落户奖励和生活补贴3.6万余人、资金超过5.4亿元,日均兑现金额300-500万元左右,涵盖了中央、省、市各级在南昌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多行业、各领域。

健全处理机制,异议情况“精准复审”。为解决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可能引起的问题,南昌市不断优化功能的基础,确保平台健康稳定运转。建立责任分工机制,明确人才补贴申领的异议处理按业务归口、分类负责的原则进行,户籍等相关异议处理由公安局负责,企业经济实体信息等相关异议处理由市场监管局负责,年龄学历等相关异议处理由市人才中心负责,社保等相关异议处理由市社保中心负责,优化跨部门沟通协作,强化绩效管理。建立事后复审机制,依托“城市大脑”平台数据,定期对发放人员进行全面复审,筛选疑似错发的申报,确属错发的及时上报。建立错发追回机制。经复审确属错发的情况,立即启动追回程序,并引入信用联合惩戒体系,引导不符合政策申领人及时、友好地退回补贴。

扩大社会影响,宣传覆盖“应知尽知”。为解决“人才10条”知晓不够,导致政策红利难以有效释放的问题,南昌市利用“城市大脑”平台,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积极开展全面动员和广泛宣传,推动政策影响力逐步扩大。在企业,开辟驻昌企业“供岗补贴”申领窗口和企业人才购房线上渠道,对全市3495家重点产业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宣传,收到企业回函3435家,回函率为98.3 %。在社会,通过“城市大脑”自动识别、在线认定人才层次,向符合条件的人群主动推送优惠政策17万余人次。同时,依托平台社保数据和已兑现政策数据,针对南昌地区新增参保和已申领补贴的非南昌户籍人才,指导县区“点对点”对接,精准引导其从“来昌”到“留昌”。在高校,赴西南、西北、东北等省外地区60余所院校开展了带岗位、带政策的宣传招聘活动,并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通过“城市大脑”更加便利地了解南昌人才政策,在线上即可对南昌“人才政策包”全方位浏览、细节性扫描。

打造党管人才合力的四个抓手

薛媛媛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建成人才强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人才工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协同发展形成人才工作合力,通过整合组织、政策、信息、平台等各类要素,构建起上下联动、横向贯通、整体协同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以人才资源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整合组织机构,形成联动共识。人才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顶格推进,通过“自上而下”的顶格倾听、顶格协调和顶格推进,实现决策和落实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要建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行业部门一把手组成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搭建起“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架构,通过常态化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齐抓共管的最大共识。近年来,各地着眼于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在人才工作体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北京市人才工作局、武汉市招才局、青岛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等纷纷成立,目的在于统筹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人才工作职能及资源,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整合政策体系,工作同频共振。为加快集聚引领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各地政策频出,且“含金量”越来越高,但因为量大面广,社会知晓率并不高,政策利用率也偏低。有的地区人才工程交叉重复,存在同一项目反复申报等现象。这些人才政策和项目碎片化、分割化的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难以形成工作合力。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在政策制定上突出系统集成,出台人才工作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政策以增强指导性。同时对落户、住房、教育、社保等相关的部门政策进行优化整合,增强政策的联动性,形成上下呼应、相互衔接,既具有竞争力、又体现区域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通过人才政策的整合,树立人才协同发展理念,营造协同发展氛围,各部门步调一致推进工作。

整合信息数据,满足资源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工作。共享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数据是实现各类要素融通的关键,人才数据如果不能实现互联互通、部门共享,就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人才现状,在人才使用、评估、申报、服务等工作中,就无法形成合力,也会造成社会参与度低。人才工作信息化是推动协同发展的有效抓手,要紧紧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区域人才工作“一盘棋”思想,深入挖掘人才数据资源价值,打破部门“信息孤岛”,着力打造区域共享平台,为区域人才工作协同开展、政策制定等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通过信息化提升人才工作协同、决策、管理、服务的综合水平。

整合服务平台,实现多方共赢。人才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才能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营造人才生态这件“头等大事”,是在“服务无小事”的理念和努力之上实现的。人才服务政策涉及面广、服务事项多,需要撬动整合区域内的各类资源,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业务整合集成,搭建人才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起跨部门协同、覆盖全流程的服务保障体系。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对涉才服务事项的申报流程,受理地点、办理方式、完成时限、承办单位及联系方式等进行梳理,实行“一站受理、集中办理、专员服务、全程跟踪”的亲情化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精准服务,增强服务平台对人才的创新支撑力,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编辑】巩如泉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