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乘着新时代“东风” 与星辰大海接“轨”

2021-12-16 17:14:12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龚颖

分享至手机

乘着新时代“东风”星辰大海接“轨”

——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峰会侧记

中人社传媒记者 龚颖

今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

当蓝图照进现实,湖南步稳而蹄疾。长期以来,湖湘大地兼收并蓄,不断涵养磅礴生命气象,聚纳了一股股人才“活水”,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架起“四梁八柱”。12月9日-11日,“智汇潇湘”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峰会在株洲举行。本次峰会以产才融合发展为“同心圆”,展示了湖南才以业聚、业以才兴的蓬勃力量,一场关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轨道交通产业人才高地的阔论余音回绕。

产业“磁场”聚人才

促成“从学生到学者”的蜕变

海外博士后蒋卓明把回国就业的目光投向了湖南。用他的话说,“工程机械制造发展的未来在中国,中国的发展看湖南”。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大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湖南聚集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电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铁建以及山河智能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相关数据显示,长沙已成为世界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之一,其中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业更是“湖南智造”“湖南创造”的代名词。

凭风借力开大船,蓄势扬帆破浪行。作为集聚、培养和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是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蒋卓明这次相中的是湖南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他告诉记者,有罗安和王耀南两位院士领军护航,并云集了一大批电气工程专业国内外顶尖专家,将成为他扎根行业深耕细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列车”。

记者从人才峰会现场获悉,举办此次人才峰会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人才工作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会上,省人社厅还发布了省博士后科研站点智能制造产业青年人才需求计划。该计划涉及全省60个博士后科研站点中的124个科研岗位,博士后需求共计803名。

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介绍,此次需求计划荟集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学者和翘楚精英,组成了高水平博士后合作导师团队,在项目研发中将发挥学术技术开拓者、科研攻关引路人、重大项目合作伙伴的重要作用,帮助博士后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实现“从学生到学者”的蜕变。

创新“乐园”留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正集结

“我们开设了‘山河学院’,对于员工成长成才也有一套培养体系。”山河智能招聘经理黄斌坦言,只有企业和人才发展达到同频共振,找准了共同发力的“契合点”,才能真正相互融合与促进。

峰会现场,中车株机、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多家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企业与青年人才面对面诚挚交流。

记者走访时发现,求职者们将威胜电气招聘展台“团团围住”。公司招聘经理陈波告诉记者,围绕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湖南已基本形成人才培育留用的良性“闭环”,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每年都是各行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而这些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所需岗位人才要求刚好“严丝合缝”,基本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当天,还有部分高校研一、研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提前组团了解企业岗位需求,为将来顺利牵手企业做足功课。

陈波说,随着湖南引才、爱才、留才的诚意和氛围越来越浓,不少省外乃至海外的高校毕业生也逐渐向湖南“汇拢”。但由于内地与沿海城市存在不可回避的薪酬差,也出现了部分青年人才“想出去”和“难回来”的现象。

为了以最大的诚意留用最好的人才,湖南政企携手共创人才服务新格局。湖南云箭集团承诺博士后期满出站后优先录用,并支持出站博士后直接评定为长沙市经开区骨干人才。为吸引智能制造专业博士人才,此次省级层面在科技创新人才项目中单设“博士后创新人才项目”,给予4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博士后出站留湘创业的还将给予10万元创业资金补助。

近年来,湖南逐渐建立起全链条、全周期、全球化的博士后培养机制,一支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正在从四面八方集结。唐白玉介绍,为确保各类人才在湖南发展安心、安身、安业,湖南建立了省领导干部带头联系院士专家制度,健全人才子女入学、配偶随迁、医疗保障、购房落户等一系列人才服务政策,切实为人才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巧用“杠杆”引人才

打造轨道交通产业人才高地

诚邀天下英才,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创新发展。峰会上,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王成向广大人才发出诚挚邀约:湖南真心渴求人才,热情期盼人才,竭诚服务人才。希望更多人才特别是轨道交通与装备制造人才把目光投向湖南,把家安在湖南,把事业扎根在湖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军对于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业产才发展有着深刻的研究和思考。他表示,湖南拥有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等110个创新平台、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高级人才团队,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为湖南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既是湖南重点打造的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到3000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人才缺口将增至10.6万人。丁荣军认为,可以建立与世界接轨的人才引陪模式,持续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引领新兴学科、带动新兴产业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高端人才,着力打造轨道交通产业人才高地。比如,通过高层次人才计划、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及海聚工程等“杠杆”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对于基础人才则可以借力萌芽计划、青苗工程等举措。

记者获悉,针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人才,湖南也制定了相应措施,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博士后工作站青年骨干培养计划等。丁荣军建议,可实施靶向引才,出台更加灵活的柔性引才机制。此外,要充分发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众多创新平台的人才集聚效应及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人才培育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联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编辑】安彤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