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录取已落下帷幕。回顾这场填报志愿“大考”,贺国辉表示,她是抱着“充分用好每一分”的心态,搜索浏览了大量信息,只为让女儿上一个“性价比高”的学校或专业。当被问及选择时最看重的因素,贺国辉直言:“当然要选个好就业的专业。”
跟贺国辉有同样考量与选择的人不在少数,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日前联合问卷网对1983名填报过高考志愿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5.0%的受访者选专业时看重就业前景。在学校、专业和所在城市三个因素中,47.9%的受访者会首先考虑专业。
有没有好就业的专业呢?将就业作为择校选专业的因素是否合理?记者就此采访了考生、家长、经历过高考的职场“过来人”,看看他们对此怎么看。
“热门”专业就能“热门”就业吗?
“我是否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父母却希望我读一个不仅好就业、发展前景也更宽广的前沿专业,类似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有考生问道。
“学习兴趣正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某一研究领域长期深耕并最终取得成就的内在动力。”职业导师谭建明认为,如能将兴趣、专业及就业等充分融合,或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新兴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伴之以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和跨界重组,综合性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对此,他提出建议,以全面发展的长期视角,充分了解行业前景、专业内涵和培养方向、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等,并结合自身兴趣与性格特点,尽早做好未来就业路径规划。
选择一个所谓“好就业”的专业,是否就决定了毕业求职难度大小和就业质量高低?
“并不是说选了个‘好专业’就会‘好就业’。”谭建明补充道,这样的观念还会导致大众形成一种偏见——“热门”专业就能“热门”就业,这也直接导致了填报志愿时专业报考的冷热不均。
职业规划师何露解释,就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只能作为当下的一种参考因素,国家的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对某一专业的就业情况产生影响。且学生们还要在学校学习四年,四年后的就业市场如何变化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时下的“热门”在那时甚至可能变成“冷门”。所谓“热门”就业的内核,应是对高层次、强专业、真热爱的相关人才的渴求。
“对于‘好’的理解更是不同,薪酬福利、职业稳定性、发展空间……每个人看重的因素各有不同。”何露提出,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应过分强调就业“冷”“热”,所谓的前景,更是与自身性格特点及个人的努力相关。学生在大学期间应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为将来求职就业找个“好归宿”打下基础。
专业“对口”,为从事理想职业增加砝码
高考专业选择有多重要?智联招聘日前发布《2022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显示,54.6%的受访职场人认为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不成功”。谈及原因,12%受访者认为,“盲目选择热门专业,求职时缺乏竞争力”,占比最高。还有6.2%的受访职场人认为自己当时仅“以兴趣为导向,没有关注就业形势”。
许多受访职场人作为高考“过来人”,回望当初填报专业时的选择,“求职”“就业”成了其关注度前三的关键词。他们认为“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占比达68.8%。43.6%的受访职场人认为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42.7%的受访职场人认为所选择的专业应该契合自己的职业理想。
“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从事跟电商相关的工作。”江珊是2019年毕业的广告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她很喜欢逛直播间,因此理想从事电商相关工作,但这与所学专业不太“对口”。
江珊毕业后直奔杭州——电商较为集中发展地,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直至现在,她换了2份工作,都是与电商相关,现在从事选品方面的工作。“大学四年所学并非全然无用,就好比说广告营销的相关知识也能帮助我发现产品的卖点。”在江珊看来,大学学到的且能运用到工作中的也不限于具体的某个知识点,而在于发散性的知识运用及思维方式。
智联招聘曾统计各职业人才毕业的专业,发现部分职业与专业的匹配度整体较高。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匹配度最高,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范围也比较广,而金融类、医药方向职业的专业适配性则更加明显。相关专业人士建议,尽量避免专业与就业“割裂”,有明确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的高考生,应该重点关注理想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对口”专业可以增加未来的求职砝码。
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确认“服从调剂”希望给自己增加被录取的机会。还有一些学生盲目报考,缺乏对所选专业了解,入学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该怎么办?
“当老师多好啊!你很有耐心,适合当老师。”梁艳玲在家长建议下选择了师范学校,并按照“院校+专业”的规则,首选了各项师范专业,但按分数高低优先录取原则,她意外地被新闻学专业录取了。
梁艳玲多次想过转专业,“学新闻的以后能干啥?可选择的职业范围也太小了吧。”没曾想,近年来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带给她更多机会。在校期间,梁艳玲对视频后期剪辑产生了兴趣,她认真努力学习,一毕业就凭着自己的作品成功应聘上了杭州一家公司。梁艳玲说:“能从事自己所学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其实是很幸运的。”
“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的确会很不快乐,像是拖着沉重的脚步前行,举步维艰。”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欧阳素珍说,每年确实有些同学是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她总是会先了解学生的想法,建议学生先学会自我调整,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找到认同的意义。可以思考或请教前辈:学好现在的专业内容对未来会有什么帮助?还可以找到能和自己互相鼓励的同伴、师兄姐或老师一起前行。最重要的是,找到学习中的成就感,然后慢慢喜欢上这个专业。等真正了解,确定不喜欢则可以考虑转专业,而不是轻信他人说的“那个专业好,未来好就业,我就要选那个专业”。
有网友反映,自己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也并没有觉得很快乐。对此,何露解释,在职场上确实有部分人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不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转而怀疑自己所学的是否有用。
“很多时候不是专业决定有没有发展未来,而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当对手头的工作没有兴趣,不必归咎于专业,而是要提起工作及生活兴趣。你可以选择在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乐趣,或者是另寻其他有乐趣的工作。”何露说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