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者说(47)丨守住乡村百姓的第一道健康之门

2023-02-27 19:28:31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易巧君

分享至手机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在湖湘大地,活跃着数千万的乐业三湘人,他们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鲜活因素。聚焦乐业三湘人,中人社传媒正式推出“稳企业·保就业”系列活动融媒体报道,推出100位就业创业典型,展现新时代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生动画卷。

就业者说(5)丨守住乡村百姓的第一道健康之门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人物素描:石为,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系长沙市“乡村名医”“湖南好医生”“湖南省劳动模范”。

“当天是自己的自学考试,他看完上午的门诊,饭都没来得急吃便赶到考场;当天是自己大婚的日子,他看完上午的门诊,才急匆匆地登上花车……”

这位妻子口中对自己的人生大事都“颇不着调”的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医生就是石为。从1988年来到这个守护农村居民健康桥头堡,便一直忙得脚不着地……可他到底在忙些什么,能忙到这样让人“匪夷所思”呢?

精进医术|高学历、萃取民间单方

门诊。

这天临近中午,茶亭镇中心卫生院一楼内科诊室,还有七八位村民在安静地等待石为接诊。

可是,这位如今门诊根本停不下来的清瘦医生,医学生涯开始时仅有14岁。1982年,石为初中毕业,拜当地老中医谭长庚为师学医。

“那时候家里穷,辍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既然开始了学医,就必须把手艺学好,并且坚持到底。”石为说自己姓石,“石可破,不可夺其坚”也是自己从开始学艺直至现在的座右铭。

石为介绍,他为了进入正规医疗机构行医,花了6年;为了取得医学专科学历,花了13年;为了获得医学本科学历,花了3年……期间,他还陆续取得了中医全科主治医师、中药执业药师、湖南省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资格,并获评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我只是初中起点,虽然跟着师傅学到了相当多的中医实践经验,但随着医疗事业发展和自己实践经历增长,发现自己的理论基础越来越捉襟见肘。”石为坦言,三十多年来,他深刻感受到作为乡村医生,既不能急功近利,仅为了样子光鲜而突击提高学历;也不能故步自封,满足于整日忙忙碌碌,做一只温水里的青蛙。

接诊的间隙,石为还会抽时间翻一翻珍藏在抽屉里的那些写着毛笔字的泛黄医书。“它们都是乡里的一些老师傅送给我的,家里还有不少。”石为说自己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后,能够更好地汲取这些民间单方中的精华;且这是老百姓对自己的信任,传承其中的精华也是自己的责任。

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也是这份信任,让石为虽然对自己对家人“颇不着调”,但对村民健康的守护却坚如磐石。

早些年,茶亭九峰大山上还是泥巴路,山高路陡,一旦刮风下雨,根本无法下山。一天晚上11点多,石为接到了大山上一位吴姓村民打来的电话,着急地说他的父亲起身时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想请石医生出诊。当时,虽然已是深夜,外面又下着雨,但石为想到病人可能是突发脑溢血,最需要争取急救的“黄金72小时”,便二话没说,抓上出诊的药箱等,旋即骑上摩托车就往山上赶……终于找到吴某住处,他现场采取完紧急措施,又连夜和村民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治疗,终于使其转危为安。

石为的电话一直都是24小时开机,只要老百姓需要,他都立马就出发。他说这也是自己作为乡村医生最大的价值和幸福。

防治疾病|操心胖瘦、费心科普

查房。

住院部317床的杨大娘近些天老爱拉着人“讲话”。原来,前不久她因为出汗吹凉风,突发脑梗塞引起口眼歪斜,在其他医院诊疗效果不明显。后来,她经别人介绍,来找石医生指导治疗,嘴唇竟然慢慢复位,且又能聊天了……

可对于杨大娘的病情好转,石为却并不感觉十分轻松,大娘不到160厘米的身高却有超过150斤的体重,在他心里像个定时炸弹一样。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曾发表论文显示,由于超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的普及,农村人口已成为全球肥胖的主力军。肥胖成为“农村病”!这也与石为30多年来与农村患者接触的直观感受一致。他说近年来附近居民因为肥胖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越来越多,他也因此开始致力于中药解肥等相关课题研究。

石为的诊室近年来长期放着一台电子秤,前来看病的村民大多会上去站一下,看看体重是否有变化。家住茶亭镇的余大爷当天是来看眼病的,但也去电子秤上站了一下,看到体重数据比一年前稍有下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余大爷说自己的糖尿病如今控制得很好,在他眼里,石医生就像华佗一下,很神!他知道不少人和他一样,都是无意中被石医生望见胖了或瘦了,被建议详查才发现了疾病。

余大爷有一位邻居也和石为相识,一天他用摩托车送病人来医院看病,却被石为发现比以前瘦了,并被问近来是不是容易口干舌燥,是否特别喜欢喝水。得到肯定答复后,石为马上给他开了相关常规检查,化验结果显示其已接近酮症酸中毒了。

后来,这位邻居还常和余大爷感慨自己也算劫后余生。因为是这种状况去开车,假如出现晕倒等情况,就可能已经车毁人亡了。

曾在茶亭镇中心卫生院实习的徐燚,做过石为的徒弟。她是茶亭镇中心卫生院出生的,从上医学院开始,所有的寒暑假都跟着石为学习。她说“减肥”是石医生常为村民操的心,更常对村民进行各种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我本来是学西医的,如今看老师‘望闻问切’的本领大受老百姓欢迎,还开始研究起了中医。”

为患者减负|自编歌诀、勤研土法

义诊。

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与城市医院不同,它不需要先挂号再听护士或系统叫号就诊。

石为的诊室里,常常或站或靠或坐着上十号人,村民们管它叫“现场教学”。乡里人这里痒了、那里疼了的时候多,石为教的方法易懂易学,即使开单方也常是自己编的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结石常作痛,金钱海金沙,地龙鸡内金,车端六月棱”等常用歌诀,甚至被不少老百姓传唱开去了。

在村民们眼里,石为还有最可爱的绝招,那就是“精准的医术+变着法子省钱”,他们前来看病从不用担心花了冤枉钱,因为他们都知道石医生看门诊有两个原则:常见小毛病,直接口头开方就可走人;所开中药也多是当地常见的,如车前草、青蒿、艾叶等,并会询问是否愿意自己采。

当天,石为接诊了从汨罗赶来找看肩周炎毛病的王女士,给她开了相关处方后,说:“你的毛病还需要配合一些松解康复运动,但我们门诊统筹报销是按地区来的,你们汨罗人在这儿报销不了,建议你疼痛缓解后在家多做爬墙和扯吊绳运动。”

原来,石为不但常用各种“土办法”为村民们省钱,而且还常为患者尤其是急诊患者等垫付医药费,这个数据保守估计目前应该已超过10万元。如谭家园村谭大爷是一个五保户,病情特殊,长期由石医生为他进行疾病治疗和指导,到去世时还欠他医药费用等3000多元。

2014年,茶亭镇中心卫生院院惜字中医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由石为带教坐诊,如今已配备了19名中医专技服务团队,涵盖内、外、妇、儿等科室。这些年来,他坚持拓展中医药服务功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20余种,发挥中医“治未病”效应,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陪同中风的丈夫前来看病的彭娭毑说:“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可以找名师看病,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也更温和,我们老年人的身体更易接受。”

扎根基层三十余年,石为多次婉拒其他医院高薪聘请,形成了自己的运用中药內服为主、其他疗法为辅的诊疗特色。与此同时,他热心公益,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为边远山区进行义诊和中医药知识宣讲,足迹遍布全省各地;热心传帮带,做好中医中药的传承教学和宣传,经他带徒,共培养中医助理医师2人、执业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

石为说:“我生在乡村,知道乡村百姓看病不易。我要扎根乡村,守住乡村百姓的第一道健康之门,当好百姓的健康守护人!”

【编辑】易巧君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