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升人社服务效能,强化扁平化治理改革服务保障,近日,在湘潭市人社局到雨湖区开展“访民情、解民忧、问民计”就业服务走基层活动后,雨湖区人社局也立即响应上级号召,结合“双下沉 零距离”人社服务扁平化活动要求,大力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深入11个乡镇街道的20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单位,开展为期一周的就业工作调研。
(湘潭市人社局调研组到先锋街道建新村查看就业专干业务操作情况)
对标对表,意识加强有明效
“什么是‘311服务’”是调研组每到一个社区、村调研都会询问单位负责人的一个问题,但从回答来看,结果并不理想,许多社区、村书记都无法回答完整这个问题。“311服务”作为就业服务中的核心工作,旨在根据登记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及就业需求,为其推荐3次招聘岗位、提供1次职业指导、推荐1次免费职业培训信息,从而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工作成效是湖南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真抓实干、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等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情况,是基层抓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调研组对标对表着力强化各社区、村工作人员就业服务意识,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一是对照全年目标,逐条逐项仔细剖解各项就业任务的工作要求及完成情况,对各项考核指标完成进度和时间节点再细化、再明确;二是对照优秀标准,聚焦全省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考核优秀单位,找差距、定措施、补短板;三是对照评分表格,分析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查漏补缺,高标准抓好整改落实。
(区人社局调研组到熙春路社区调研充分就业工作)
对症下药,业务提升有实效
“为什么明明组织了那么多次培训,还是有很多社保员不熟悉业务?”这是调研几天后所有调研组成员的疑问,也迅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调研组负责人强调,“开大会的效果远远比不上一对一的指导,这也是我们到基层调查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找问题,更要送解决方法、送业务指导”。
“我们社区所在是老城区,劳动力都外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们社区没有什么企业,招聘的人员太少了”“村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轻劳动力的都外出打工了”……不同的乡镇街乃至社区村的情况各有不同,对症下药,才能有实效。因此,调研组现场倾听问题意见,通过互动交流逐一了解各单位的情况,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资源优势清单、任务清单,对当场能够解答的问题,当场给出明确解决措施,并给予具体业务指导;对当场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经协商研讨后答复解决。比如:针对窑湾街道,提出要发挥好扁平化治理成效优势,利用区块治理员做好就业信息采集和政策宣传工作;昭潭街道和雨湖路街道要基于商业圈或商业街优势,利用好小商户的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姜畲镇、鹤岭镇等乡镇企业多,要加强与企业的对接服务,广泛宣传就业失业登记等各项就业服务及扶持政策……通过精准发力,有效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人员应登尽登、服务应纳尽纳,推动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创业,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区人社局调研组与高岭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基层就业工作情况)
合作互补,就业发展有长效
要实现雨湖区就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一社区、一村之事。调研组提出需要纵向、横向全方位统筹发力,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抓大放小,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就业工作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从纵向上来看,要充分调动区本级、乡镇(街)、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力量,以区本级为统筹,乡镇(街)为主力,村(社区)工作人员为基础,三级联动,至上而下,环环相扣,深入基层提供就业服务,既要形成分解任务共同完成就业目标的合力,更要通过人、财、物等资源统筹形成解决难题的合力。从横向上看,各级单位、部门要加强交流合作,数据、信息共享。民政、残联、妇联、经济、社保、就业等等多线合一,各充分就业创建社区、村常态化召开经验分享会,方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就业服务的长效化。
雨湖区人社局深入基层,全面了解了基层就业工作情况,真正做到送政策、送温暖、送信心,确保“三送三解三优”行动走深走实,也必将把此次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实际成效,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写好民生服务大文章,为推进雨湖现代化集智聚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