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生机盎然。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安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走进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木脚村,只见那一条条彩虹跑道纵横交错,环绕在村庄周围;一幢幢房子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片片油菜花交相辉映,展现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福达制衣车间里村民们忙碌有序,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美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在这行走,宛如车在道上走,人在画中游,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一切,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更在于湖南省国动办(省人防办)驻村帮扶工作的扎实推进。
2021年5月,湖南省国动办(省人防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何绍芳为队长,申利华、贾海峰为队员的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部门的工作实际确定通道县万佛山镇木脚村为帮扶村。他们遍访群众,多次召开党员骨干会、院落会、村民大会,组织骨干力量外出考察学习,邀请省内各业专家、教授到村指导,立足资源优势,制定了木脚村乡村振兴整体发展规划,确定了“农耕·研学+文旅·康养”两条发展主线,通过将近两年的工作实践,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木脚村获评了“省森林康养基地”“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市同心美丽乡村”“市文明村”等多项荣誉,并有幸成为了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王一鸥的联系村。
打好规划主动仗,作振兴蓝图的“设计师”。他们翻山越岭,深入村组院落走遍全村各个角落,扎实开展走访调研,遍访了全村445户农户,重点走访了监测户、脱贫户、低保户、残疾户、退役军人和老党员等群体。“那段时间,我的驻村笔记写的特别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何绍芳回忆。
深入走访换来了他们对村情村貌的全面了解,并收集了160多条意见建议,归纳整理了50多条,形成了村庄发展的初步皱形。同时,邀请农大、农科院、中南林科大、湖大艺术设计院等专家组和市县直相关部门来村“把脉问诊”,结合本村生态优势,与村支“两委”干部共同商议村庄未来发展工作计划,编制了《怀化市通道木脚村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通道木脚村人防疏散地域总体规划》,明确了“农耕·研学+文旅·康养”两条主线,为木脚村全面发展提供科学路径,振兴蓝图跃然纸上。
打好观念更新仗,作创新理论的“解读人”。作为村干部要“富脑袋”,才能更好的为村民“富口袋”。他们来村后,坚持“三农”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采取“专家授课、研讨交流、参观见学、总结固效”等方式深化学习理解,开展党员“五个到户”“微服务”和“感党恩,颂祖国,展侗族风情”“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重温入党誓词”等系列活动灵活教育形式,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油溪桥村”“上岩村”等典型示范村实践教学提升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把党的理论送到千家万户,真正让“习语连心课”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通过全过程的理论学习,把村“两委”、党员队伍、广大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来,为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工作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打好组织保障仗,作党建引领的“擎旗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他们坚持以党建统揽发展全局,以“抓党建、促振兴”为手段,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狠抓制度落实,规范组织程序,注重示范引领,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和活动,确保组织运作规范;通过“党建+治理”“党建+规划”“党建+共享”“党建+服务”等形式,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采取示范带头的方式,以全国妇女代表,省第十一、十二届党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吴菊凤为先进引领,推动党员群众向先进学习看齐,提高思想和行动自觉;抓村“两委”的日常管理和党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真正为全村乡村振兴建设发挥了“压舱石”“领头羊”作用。
打好产业关键仗,作村庄发展的“带领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他们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让乡村的“造血”功能日渐增强。
发挥省国动办(人防办)优势,把木脚村打造成省市县人防疏散地域示范点,为人防专项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实践打通了“肠阻哽”。这样以来,人防专项资金就顺利有效投入到为发展木脚村生产生活各个项目建设中来,为后续项目建设资金带来了源头活水。驻村以来,省国动办(省人防办)每年为村里提供资金300万元,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木脚村现已被打造成省市县人防疏散地域三级示范点,做到战时可满足疏散城市人口2000人到本村从事生产生活半年以上,较好的实现了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做活“山水文章”,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他们向省发改委、省乡村振兴局、省住建厅等厅局争取到了近1200万元的农旅综合体项目资金,先后建起了彩虹道、鱼鳞坝、波纹坝、鼓楼、文化长廊等乡村特色旅游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来村观光旅游。随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仅2022年,共吸引游客4000多人来村参观和休闲旅游。同时,也吸引了湖南莱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来村投资兴业,共投资6700万元,在村里建设木脚龙璟水上研学中心暨集水上教学、水上娱乐和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文旅综合体,该项目被列为通道县县庆10大重点项目之一。人流量的增加,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向周边地区打响了“木脚名片”。木脚村民杨秀荃笑道,“现在我们不仅环境优美,好多产业也在村里落地生根。”
盘活闲置资产,创办村级企业。利用村里有礼堂、学校、医院、筷子厂厂房等闲置资产,翻新400平米的老筷子厂厂房,为村里兴办乡村振兴车间木脚福达制衣厂和榨油坊,将村部闲置资产改造成餐饮、民宿和公园、广场,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村企合作发展提供了资源。随着闲置资产不断盘活,吸引了通道县新华旅行社等企业来村合作,打造了集劳动实践教学、团建、红培、党建和亲子游等内容实践教育营地,仅此一项,将为村带来2万多人流,可带动20余村民在家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
打好民生福祉仗,作群众冷暖的“贴心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木脚村高寨组龙章军由于患有尿毒症,每个星期需要定期透析3次,每月医疗费支出高达1200元,家里除了母亲在县城务工外,没有其他收入,是典型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他们为他申请了A类低保,进行了健康帮扶,购买了精准防贫保险,每逢节日送米送油,时常上门看望并自掏腰包送去慰问金。龙章军感动的说道,“我要坚定信心,争取把病治好,不辜负驻村工作队像亲人一样对我好。”
驻村以来,他们按照不让一个人返贫的要求,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提高“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作为根本要求。建立“政策支撑+后盾单位+社会人士”帮扶机制,通过推荐在外务工就业岗位,发展村内产业安排就近务工等方式,采取设立公益性岗位、调整低保金的形式,对脱贫户特别是低收入人口进行重点监测帮扶,确保村民户户稳步增收。目前,村里建成了80亩怀青农场、70亩水果采摘园、30亩水上研学文旅综合体、5000平米实践教育营地、1200平米乡村民宿、1000平米“栖凤农场”主题餐厅、500平米“福达制衣”车间等七大产业基地,解决村内务工人员近80人,人均年收入由2020年1.102万,增长到2022年1.275万元,涨幅约15.68%。村集体收入由2020年53万,增长到2022年78万,涨幅32%。
脱贫户石庆爱表示,“自工作队来村后,我村的各项建设发展快速,我现在种植了“玉针香”“新香两优”两个品种,在稻田里进行了养鱼、养螺,闲暇时间还可以在振兴车间里上班,真的太方便了。”
打好治理攻坚仗,作内外兼修的“美容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我们村立的‘一约五会’有效果,推行‘村民+党员’积分制也很给力,理事会成员不仅能管好自己和身边的亲人,还能带动周围的群众。”说起整治陈规陋习的事,村党总支副书记杨进松充满了自豪,村里刹住了滥办宴席的歪风。
驻村以来,他们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油溪桥”等典型示范村实地学习,在全村推行“党员+村民”积分制,为全村科学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有效发挥“一约五会”、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和清廉村庄建设作用,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习俗改革,祛除“讲排场”“比阔气”“喜吃酒”等陈规陋习,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正之风。同时,积极组织民俗、民乐、侗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及“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建起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框架。
与此同时,他们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体推进。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搞规范”及“八整洁”的要求,实行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制。村“两委”和党员骨干按照乡村旅游点的要求,抓好核心区域、重要景点等公共环境卫生;广大村民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搞好房前屋后以及室内卫生。落实垃圾分类和拖运清理机制,清理拆除私搭乱建和废弃房屋、棚舍,宣传鸡鸭牛羊等禽畜圈养政策,确保平时环境卫生的保持。通过聘请卫生保洁员、宣传员等方法,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屋场”评比等活动,实现整体环卫大提升,以“庭院小美”绘就“全域大美”。
完成核心街道和高寨房屋外观美化、村公园和古树广场微景观改造、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建设,增加137盏太阳能路灯,实现村组干道照明全覆盖,并在沿河观光堤和古树增加景观灯等。2021、22、23年分别代表全县参加市里组织的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综合取得了“优秀”评定档次,21年获得10万元的奖励资金、23年第一季度通道县获得全市人居环境擂台赛第一名。
通过创办村级“唯美木脚”公众号,及时更新村内各项事务、项目、事件以及上级各类方针政策性规定和宣传等的动态,在宣传木脚的同时,兼顾村民自治,增加百姓关注家乡,参与村庄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村里涌现出了一批“最美婆媳” “优秀保洁员”“优秀村组干部”以及最美庭院,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打好人才培育仗,作永不离村“帮扶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入村之初,他们就邀请省农大、农科院,省蔬菜、食用菌研究所专家教授到木脚实地考察调研、现场教学,并开办培训班,设立技术联系点,提高村民农耕能力。加大老百姓就业培训力度,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对象,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克服就业培训“两张皮”,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岗位推荐,积极与用人企业对接,真正做到上学即上班、培训即就业。
通过政策支持、岗位支撑等方式,吸引鼓励大学生和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就业。联系乡贤、乡商和有志农业农村发展的企业家,动员其积极参与家乡和农村建设。加大对木脚完小的扶持力度,为学校建设塑胶运动场、共享书屋,安装空调,购买校服,配齐文体设施,优化学习环境;并联系长沙新世纪砂子塘小学开展联谊联建,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培训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隆重表彰新考的大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为木脚未来发展积攒后劲;加强村组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宋寿程、杨雷以优异成绩分别考取国家公务员。
将近两年来时间,他们用心用情用力解锁木脚振兴“密码”,在木脚的山山水水间访民情、解民忧、抓产业、提环境,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人防专项资金有效投入到乡村振兴,为项目发展注入源源活水;做活“山水”文章,兴建网红打卡点,来村旅游人数不断攀升,民宿、餐饮火爆,投资到村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盘活闲置资产,创办村级企业,形成七大产业基地,实现村民在家就业......一件件好事实事,是近年来省国动办(省人防办)驻木脚村工作队交出的亮眼答卷。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