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才汇潇湘(14)丨李永:绸缪阻击城市微塑料污染

2023-06-27 15:07:45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易巧君

分享至手机

编者按: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2022年2月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向全省发出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动员令,三湘大地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愈加浓厚。即日起,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中人社传媒联合推出《青才汇潇湘》专题(点击可阅读更多),全面展现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用行动凝聚力量、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的青春事迹。敬请关注。

李永:绸缪阻击城市微塑料污染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口号为“减塑捡塑”。上一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塑料污染列为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在2018年。

与此时间轨迹基本重合,湖湘青年英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永及其团队历时4年多的城市微塑料污染调研项目成果,今年5月刊发在环境与生态学领域某旗舰期刊上。

缘来“交叉”

李永和团队进行长沙湿地土壤微塑料调研。

“塑料曾是人类伟大发明之一,但历经150余年的生产与使用,却同时将大量的塑料废物沉积或遗弃在自然环境中,经过太阳辐射、高温氧化、物理侵蚀和微生物降解等被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即微塑料(MPs,< 5mm)。”李永介绍,“由于城市系统中频繁的工业生产与人为活动,城市湿地土壤成为生活污水排放、废物存置、污染径流输送的污染聚集地。所以,我们近年通过着重对长沙湿地土壤的大规模调查,希望量化各湿地中微塑料的分布格局,探索其丰度与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城市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主导因素,为制定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微塑料的研究已成为环境与生态学领域的前沿热点,这也决定了相关高水平研究审稿过程难以一帆风顺,但科学的发展从来都是越辩越明,何况李永对自己团队扎实的调查和分析过程很有信心。

他介绍,该研究是以长沙市中心城区的典型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聚焦河口、河岸、排污口、公园、湖泊5种湿地类型土壤。在开启前期调查模式后,他们每次出行的微信计步都达三四万步,不但要前往地图上标注的每一个湿地取样点取样,而且每一个取样点还要兼顾冷热等典型极端天气的不同表现。而在后期的量化分析过程中,李永则进一步体会到了自己“化学工程与工艺”“分析化学”“生态学”本科、硕博、博士后阶段不同专业学习带来的“交叉”效果,并用以指导团队成员扎实开展相关试验研究。

奋起“绸缪”

李永的科研团队本科生自低年级即可加入。

4年多来,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雷俊杰已从硕士研究生变身为博士研究生,张徐源则从博士研究生阶段转入博士后研究,他们的毕业论文分别是《长沙市湿地土壤微塑料的空间趋同与分异研究》和《城市湿地土壤微塑料特征及其菌群响应研究》。

“事实上,依托该湿地调查项目,我们吸纳了不少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学生参加,现已培养出了6名硕士、2名博士、1名博士后老师。并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不少钓鱼客、散步市民等,也会借机和他们科普一些阻击微塑料污染的知识点。”李永表示,他们做生态修复科研的目的除了发表论文,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和借此机会让更多人增强环保意识。

与此同时,李永也指出,如今是随着海洋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研究深入,陆地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也日渐受到关注。而他们这个项目虽然探查出了长沙湿地土壤微塑料分布相关特征,但并没有因此证明星城长沙相关污染已极为严重。修复生态学问题研究更需要讲究未雨绸缪,即要在问题的萌芽状态便予以科学关注,防患于未然。

同样为了这种“绸缪”,作为南方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修复生态学(多学科交叉)团队的一员,李永每天早上八点到达学校,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到家中,每个周末也只留半天时间给家人,他说自己能做的就是趁着年轻、趁着思维还比较活跃,多努力“厚积”,以备持续“薄发”。

李永老师和毕业学生留影。

【编辑】易巧君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