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闻被“劝退” “冷门”专业并非真“冷”

2023-08-04 14:15:29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周纯 实习记者 杨翠

分享至手机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前不久,考研培训老师张雪峰关于专业选择建议引发全网热议。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雪峰表示:“不得不承认,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新闻传播曾经是很好的专业,因为那个时候媒体兴盛,电台、报纸、电视台还有网站的编辑记者,现在每个人都是自媒体。”

在豆瓣网络社区关于一些非热门专业的讨论中,网友们建立起50多个“大学后悔学××专业”小组,新闻传播学就在其中。到底要不要学新闻?所谓“冷门”专业会影响就业吗?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被“劝退”的新闻学

“入行”简单,“毕业”很难

“有老师在入学讲座上问,谁是自己主动填报新闻专业的,现场近100人,举手示意的却寥寥无几。”彭蓉是2020年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回想起第一次被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她跟很多人一样表示是“被调剂的”。

新闻专业真的是被“剩下”的选择吗?

“在很多人观念里,媒体行业门槛低,特别是自媒体行业,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拥有手机就能当博主,几乎人人也都可以做自媒体。”李理是出于兴趣报考了辽宁传媒学院,她坦言,自己未来大概率不会从事新闻相关工作,当初报考新闻专业并没有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

李理说:“有很多人都在‘劝退’学新闻相关专业,但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学到了新闻采写编评的方法,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提高了观察力和思考力。”

业内学者表示,如果只以是否能找到好工作作为新闻传播专业是否值得学的标准,未免有些狭隘。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也是一种人生的经历,它是知识的拓展、人性的锤炼、精神的滋养、自我的丰富与更新。

2018届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弘鑫毕业后开始北漂并进入媒体行业工作,先后做过报纸、公众号、微博评论、短视频评论。“随时待命”是常态,为了抢时效,半夜也得爬起来写评论。

渐渐地,弘鑫感觉自己失去了对时间的控制,他适应不了决定离开,成了一家寺院的图书管理员。但是他没丢掉老本行,常常观察拍照记录身边人的生活,还开辟了佛学专栏。

“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越需要新闻专业主义,冷静思考、仔细观察、深度地核准辨析。”弘鑫说,很多人说“新闻无学”,其实是学而无止境的。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给新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行”简单,“毕业”很难,或穷其一生。

“冷门”专业并非真“冷”

就业靠真才实干非一纸文凭

记者观察发现,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基本保持稳中向上的态势,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新闻传播学专业仍受到很多学子的垂青,并且该专业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各行各业都有就业压力,新闻专业并非没有优势。”业内学者表示,当下,媒体呈现越来越发达的趋势,网络平台的发展给新闻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拳脚的空间,互联网带来了无限可能,大数据带来的专业化报道和专业化制作,让产业链条更长,也让新闻学毕业生有了更多的从业机会。但一纸文凭并不能带给大家理想的就业前景,真正还得靠真才实干、拿得出手的作品。

今年刚毕业的张玮现在是一名见习记者,他深刻体会到作为新闻从业者,要能文能武,不仅要打文科的基础,学习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知识,还要会拍摄、后期剪辑……既要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又要深耕某一领域,成为“行家”。

“在校学习中,课堂理论学习占比重,但我们也有机会参与到大量实践中去,如工作坊、专业见习,自己也可以运营账号,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张玮说,新闻专业实践很重要,包括用人单位也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及作品。他在学校期间去过多家媒体实习,提高了自身就业优势。

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忻谈及,专业对就业的有一定影响,但不完全受其限制。随着社会职业分工的细化,市场上需要更多专精尖人才,同时也需要大家掌握多种技能,积累经验,往复合型方向发展。

“冷”“热”相对

需结合社会及个人情况

此前,有媒体面向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及职场新人发起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专业选择考量和在大学里的专业学习体验。结果显示,选择专业时,就业情况(79.79%)是受访者认为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业内学者表示,所谓专业的“冷”与“热”都是相对的,且是相较某一时期而言,不要过分追求当下就业率,更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合理选择专业方向。“就业环境一直在变化,入学时某个专业很热,并不意味着毕业时,还能那么热。反之亦然。”

职业规划师何露解释,就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只能作为当下的一种参考因素,国家的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对某一专业的就业情况产生影响。且学生们还要在学校学习四年,四年后的就业市场如何变化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时下的“热门”在那时甚至可能变成“冷门”。

业内学者指出,之所以“冷”,除了诸如殡葬、考古等专业从业者少、招生规模小等原因,更多的是大家以就业为导向评判“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用”,与医学、法学、理工类专业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相比,部分难以有立竿见影利益变现的文学类专业,往往会成为一些人眼中的“鸡肋”,由此使得一些专业逐渐被边缘化。

“对于‘好’的理解更是不同,薪酬福利、职业稳定性、发展空间……每个人看重的因素各有不同。”何露提出,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应过分强调就业“冷”“热”,所谓的前景,更是与自身性格特点及个人的努力相关。学生在大学期间应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为将来求职就业找个“好归宿”打下基础。

何露说:“很多时候不是专业决定有没有发展未来,而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当对手头的工作没有兴趣,不必归咎于专业,而是要提起工作及生活兴趣。你可以选择在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乐趣,或者是另寻其他有乐趣的工作。”

》》》网友评论

@康斯坦丁:张雪峰是站在家长或者当事人的角度,作为过来人说的,如果能把个人专业选择、发展和国家发展规划相结合就更完美了。

@spicy漫漫:新传真的没有专业壁垒,万物皆可媒,人人都有麦克风。

@lllllliliil:毕业两年了,班里基本上都跨行从事与新闻无关的其他工作。

@无敌的旖旎:十几年前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实际上是对这个学科充满希望的。那时候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媒体的桎梏,看好新媒体的未来,我们都觉得在新闻需要时效性和大众性的时代,新媒体是非常有前景的。但越来越多低智的自媒体吸引眼球博取流量,没有内容的东西越来越多。

@我家里开动物园:是谁说自媒体没有门槛的,技术、策划门槛不都是吗?现在很多自媒体大号都是团队在运作的。

@植物人史军:任何一个好的新闻人,必然有自己强大的专业根基,不仅仅是新闻行当本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其他学科上有自己的见解,经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类,总要有一门是精通的,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工作才会让人刮目相看,也真正是入了门。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谈何容易。

【编辑】周一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