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2022年2月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向全省发出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动员令,三湘大地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愈加浓厚。即日起,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中人社传媒联合推出《青才汇潇湘》专题(点击可阅读更多),全面展现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用行动凝聚力量、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的青春事迹。敬请关注。
85后汪阳洁:执著调查研究的新商科教授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从中南大学西门进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该校最有名的科研机构之一——粉末冶金研究院;继续稍往里走,则是记者此行目的地——米塔尔金属工业研究院。
采访对象是85后湖湘青年英才、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汪阳洁,他为何“栖身”这栋似乎和“管理”“商学”等不搭边的建筑呢?
“中南大学确实以工科闻名,但就像产业链一样,学科链也有前端和后端。你一路过来看到的粉末冶金、金属工业等名称可说是前端彰显,而我们从事的管理提效、环境治理等研究则是后端发力。”汪阳洁如此解释。
深入实地随机抽样“不走样”
入企调研。
后端发力,后劲很足,汪阳洁对此的体会可追溯至本科阶段。
出生湖北天门农村的他,对于农业与环境的关注与思考与生俱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他,大三阶段以“开发区建设占用耕地”为主题参加学校“挑战杯”学科竞赛,竟然获得一笔2000元的项目实施经费支持。
初生牛犊不怕虎,被“激励”的他借由当年国务院明令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政策背景,和同学一起到河北廊坊进行实地调研。
“当时很多高尔夫球场建设违规占用大量耕地,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央政府暂停了许多开发区和球场的建设,但地方政府的执行为何会打折扣,农民群众又是何态度呢?”汪阳洁说自己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即使多次碰壁,仍然坚持带着调查问卷对征地农户开展实地调查,以获取第一手信息。
这种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贯穿了他整个学生时代,也影响着其后来的独立科研工作。“我的大部分研究论文都是基于实地调查数据而来。”他跟随导师到陕北安塞、米脂、吴起等多个县开展农户调研,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完成了关于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硕士论文。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攻读博士期间,我的科研时间也主要花在实地调研和对调研数据开展分析的过程中。”汪阳洁告诉记者,实地调研会遇到各种困难,为及时获得和农户的访谈机会,经常吃不好、赶得紧,但他坚持克服困难,确保对调研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收集。
“我们的抽样虽然要求是‘随机’,但抽中了后却必须遵循‘不走样’原则,即一般不能更换,否则就会失去样本的科学性。”汪阳洁解释,也正是在这样不能变通的一次次走访中,他发现了那些沉默的、弱势的农民也有向政府表达需求的强烈愿望,感受到了自己手中的那一页页问卷承载的沉甸甸的期待与责任。
“本科阶段的这段学科竞赛之旅,帮助我打开了通往科研之路的兴趣源泉。后来,我获得保送硕士研究生资格并提前一年毕业,以及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以说都是被‘爱什么研究什么’激励的。”汪阳洁笑言,从这点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优秀的平台和团队催人奋进
组织讨论。
2014年,汪阳洁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毕业,以“湖南女婿”的身份来到中南大学商学院,这份“幸运”因为“理念+资源+平台”的加码,便成了“幸福”。
前不久,《中南大学一校友向母校捐赠6亿元人民币》的新闻火遍全网。汪阳洁告诉记者,至2022年中南大学已培养了16位A股董事长,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他们涉及工程机械、医疗、新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但无一不契合中南大学校训‘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这也与我崇尚的商科教育理念极为契合,必须脚踏实地,不能被时代抛弃。”
汪阳洁深刻明白“脚踏实地”的重要性。他求学期间一直深入进行资源经济与农业环境管理的学习与研究,来到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宗旨的中南大学商学院工作,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气质天然相合”。
但他却颇为担忧被时代抛弃。“传统商科以职能为导向,培养金融、财务、市场营销等专门人才;而现在的新商科却要求主动回应数字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趋于行业导向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汪阳洁解释,这就要求他们作为教师必须边干边学、带着问题学。如今,他作为商学院数据科学与交叉系主任,更是感觉重任在肩,同时也对创新技术拓展的商学发展新思路和新空间升腾起了浓浓兴趣。
“优秀的平台和团队,更加催人奋进!”汪阳洁对学院名誉院长陈晓红院士在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所处的时代,知识飞速更新、技术加快迭代,万物互联互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5G等,正让生活和工作经历巨变……对交叉融合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前所未有。
2020年,陈晓红院士牵头的关于资源环境数智化协同管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如今,汪阳洁作为该项目的核心骨干,正在进行的最新课题就是关于数智技术如何赋能社会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教书育人“砸开核桃”始芬芳
介绍“跨学科”阅读书籍。
7月初,汪阳洁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这名刚刚参加完中南大学商学院2023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的同学,直言其为“目前在大学阶段遇到的第一位十分令我尊敬且喜欢并想向您表达感谢的老师”。
这名同学还说,除了被汪阳洁的硬实力折服之外,还被他的真诚、善意打动,因为现场介绍团队时他对每位老师的研究内容无比熟悉并不吝赞扬,他感受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很和谐且有实力的团队”。
为何会如此有魅力?汪阳洁说做任何事情都像砸核桃,如果总是在核桃表面逛来逛去,不使劲不努力,那就永远也吃不到核桃仁。这些年来,在团队的有力支持下,其行万里路,头手脚并用砸;阅无数书,启动数据“挖掘机”砸,砸出了若干高质量研究成果,并有多份政策报告被中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中央和国家部委采纳,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当然,核桃壳往往是非常坚硬的,要砸开也得努力寻找合适的工具,这些工具怎样去找到呢?
在其案头,摆满了《绿色经济学》《人工智能经济学》《图解机器学习——算法原理与Python语言实现》等一本本书籍。仅从名称看,都可以直接看出“交叉”和“跨学科”。“它们可不能只是摆设,必须得一本本啃下来,还得一个个工具使用起来。”汪阳洁认为,无论对未来的研究还是商科人才培养,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和掌握新的分析工具方法均至关重要。
“一名科研型教师,兴趣、努力、团队是必备三要素,学生们要想真正体验到核桃仁之芬芳,也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作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成员、全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汪阳洁认为这些过程不用刻意为之。像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寻找选题和进行调查,“兴趣”便和“思政”有了交融;像进行扎实调查后,开展数据分析和写作调查报告,再将调查故事进行学术表达,团队成员同舟共济,便有希望取得好的科研成果。
中南大学米塔尔金属工业研究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