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湖南民生网 > 民生要闻 > 头条

湘军技耀津门,核心动能从何而来?

2023-09-29 08:50:57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曾鹤群

分享至手机

湘军技耀津门,核心动能从何而来?

中人社传媒记者 曾鹤群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落幕,湖南代表团选手共斩获3金3银7铜71个优胜奖(按竞赛选手统计),并获得突出贡献奖。湖南金银铜奖牌总数全国并列第七,中部六省第一,创历史新高。这是我省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的生动注释。湘军技耀津门的核心动能来源于我省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厚积薄发,也来源于坚实的竞赛体系建设,更来源于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的畅通。

厚积薄发有底气

本次国赛湖南代表团142名选手参加全部109个赛项。能够做到满员参赛,底气何在?

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加快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厚积薄发,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的供给,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规模庞大的技能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省技能人才5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6.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27.6%,为国赛队伍选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打出政策组合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明确要求深入实施技能人才振兴工程,着眼延伸产业链、完善创新链、补齐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需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先后制定实施了《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关于建设新时代技能人才强省的若干措施《湖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工大省的意见》以及《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分类开发相配套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从体制机制上推动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持续扩大培训规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在2019年启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共开展政府补贴培训362.62万人次。同时,加快实施技能人才振兴工程,组织实施好“湖湘工匠引领计划”,持续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输送大批高技能优秀人才。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职教高地建设。目前,全省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540所,在校生168万人。聚焦重点产业建设专业。围绕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优势产业,打造了专业群323个、专业点714个。全省84所技工院校共开设132个专业,覆盖先进制造业机械类、电子信息等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5%。围绕产业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培养,建设职业教育集团48个,引领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师生深度参与企业一线生产和技能攻关。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高技能人才领军作用。在全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4个、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0个,技术攻关、传师授艺等作用凸显,并形成培养使用激励相得益彰有效机制,将工匠精神融入培养体系,以高薪激励带动技能提升。

多管齐下强体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湖南闪亮的技能大赛成绩背后是坚实的竞赛体系支撑。

但竞赛体系的构建绝非易事,比如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搭建与企业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工作平台和环境,对设备设施要求非常高,在全国大赛的赛前集训和参赛方面也需要很大的投入。湖南加大投入,多方筹措,全力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全省竞赛体系、标准、机制建设,政府部门全力支持的同时,充分动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大格局竞赛体系。

持续擦亮湖南技能大赛品牌。省政府高规格举办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14个市州、21个行业部门的35个代表团、1087名选手,参与55个集中比赛项目的竞争和角逐。同时,省政府把参加此次国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要工作重点推进。人社等部门大力推进技能竞赛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全省行业系统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40多场,多层次、多方位着力打造“技行三湘、能创未来”湖南技能大赛品牌。通过竞赛品牌的培植,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支持职业技能大赛的办赛工作,进一步完善竞赛模式,将完全由政府投入的办赛模式,逐步转变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赛模式,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办赛、集训和参加全国、世界技能大赛提供赞助支持。

加强规划指导和服务能力提升。根据新时期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发展趋势,对现行《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开发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信息化平台,为各行业、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有规划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并加大国家级大赛的赛前集训和参赛组织工作。

强化基础建设培育技术力量。积极支持我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单位申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持续加大技术力量培育,近3年共计举办裁判员培训班7期,通过邀请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专家组、裁判组技术专家或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专家组专家授课和指导执裁的方式,累计培训裁判员551人。

政府、学校、企业等多管齐下构建大格局竞赛体系能够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中建五局高级技工学校依托中建五局全产业链优势,实现设备、场地、技术、专家等资源共建共享,如数字建造项目邀请中建五局BIM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请中建五局装饰设计专家设计创意。这种企业参与、政府支持、学校主导的集训模式,能充分调动和利用技术资源,整个中建五局本届参赛团体也斩获了2金1银1铜的好成绩。

目前,我省建立了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竞赛与省内竞赛相衔接、行业企业院校技能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每年超过10万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22年举办的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更是带动50万人踊跃参与,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高技能人才通过竞赛脱颖而出。

畅通渠道激活力

湘军技耀津门,离不开选手挥洒汗水、努力拼搏。

砌筑比赛分秒必争、分毫必较。为了保证比赛的速度和精度,罗杰每天将枯燥的动作重复成千上万遍,拿着4.8斤重的砌块,砌墙、推倒、再砌、再推倒,晚上继续参加理论学习。

罗淑芬参加数控技术比赛。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她要在基地反复对每个模块进行加工,每次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块的加工量,保证精度和质量,还要及时解决和调整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工艺问题。

程振威努力钻研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每天实操8小时,枯燥的训练在他看来却“充满乐趣”。

……

是怎样的动力支持选手们不断前行?湖南不断拓宽职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持续推动技能、产业和人才实现双向互动和赋能。

在技能人才评价上,构建以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评价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新八级工”制度。畅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互认机制。目前全省已备案73家企业开展自主评价、251家机构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社会评价,结合湖南特色实施10项专项能力考核。

在技能人才使用上,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激发人才活力。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按程序纳入芙蓉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给予入选人才对应层次的资金资助,享受医疗、落户、税收、教育、配偶就业、社会保险等保障服务。对企业聘用的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可比照本单位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并被聘用的企业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比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在薪酬、休假、体检、培训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在技能人才激励上,鼓励搭建技能传承平台,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技能带头人进行技能研修、技术攻关和创新创造条件。持续开展高技能人才表彰活动,完善省级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机制,实施芙蓉计划“湖湘工匠”支持项目,定期评选表彰一批“湖南省技能大师”和“湖南省技术能手”。广泛开展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带动群众性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激励和引领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编辑】雪青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