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要如何将个人抱负与历史重任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即日起,本报开展“扬帆筑梦 就创三湘”———湖南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典型系列报道,讲述身边人就业创业的典型事迹和动人故事,激励更多青年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建功立业。
方蕙:青春在三尺讲台上闪闪发光
中人社传媒记者 李娜
今年9月10日,23岁的方蕙迎来了自己的第4个教师节。当天,她浏览着屏幕上的节日新闻,倍感自豪和暖心,随后一遍遍地调整教案细节,准备带给学生一堂精彩的课程。
2020年6月大学毕业后,方蕙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毅然报名参加了特岗教师考试。经过一步步的努力,她踏上三尺讲台,成为新化县油溪乡中心小学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初出茅庐
她被讲台下的孩子暖到了
响应“特岗计划”是方蕙青春的证明。
2017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方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我知道自己的成绩并不是那么理想,但只要选对了专业,一样能凭借努力实现梦想。”方蕙说。
进入大学后,方蕙开始为梦想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练好教师的“三笔字”。为了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自考本科考试,早起晚睡是她的生活常态,连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拿到了进入教师行业的“敲门砖”,也顺利完成了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学业。
2019年,进入大三阶段的方蕙被安排到岳阳市一所乡镇小学实习,那是她第一次真正以教师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方蕙回忆,第一堂课是语文,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
“因为缺乏教学经验,看着台下那40几双眼睛,我甚至紧张得手都在发抖。”方蕙说,“我以为自己讲得很烂,没想到他们课后却暖心鼓励我,为我鼓掌,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成就感。”
结束实习时,孩子们都围在方蕙的身边,流下了不舍的眼泪。她望着孩子们哭泣的脸庞,心中也是满满的不舍。从那一刻起,她愈发确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到农村去并非方蕙的一时冲动。2020年,即将走出校园的她报名参加了特岗教师考试。“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深知教育对大山里孩子们的重要性。”方蕙说,或许自己能力不够出色,但只要能在需要她的地方发出微弱的光芒,人生的价值就算实现了。
扎根乡村
做好全科老师与“共享妈妈”
2020年9月,方蕙正式成为特岗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被分配到新化县油溪乡中心小学工作。这是一所比较偏远的乡镇中心小学,条件艰苦,没有住校教师配套的寝室、厨房、卫生间。全校学生约600人,只有32名教师,几乎人人包班教学,每人至少要负责一个方面的专线工作管理。
早已打定主意从教的方蕙没有被艰苦的条件吓退,却在教学上犯了难。“因为师资有限,校长安排我包揽本班所有学科。”方蕙告诉记者,当时的她不确定能否胜任,但在校长的鼓励下,她决定努力试一试。
“那时刚参加工作,什么都不懂,也没有熟悉的人可以请教,所以我就在网上查找资源学习,用心琢磨。”方蕙说,“虽然每次备课到很晚,身体很疲惫,但第二天上课,看到活跃流畅的课堂气氛,再看到孩子们学有所获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幸福、很感动。”
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关于乡村与留守儿童也成了特岗教师们绕不开的话题。方蕙印象最深刻的是,2021年的某一天,她所在班上的一位学生袁圆(化名)突然不来学校了。她通过电话沟通后发现,其还在家和奶奶吵闹,甚至离家出走。
“这种复杂情况对刚参加工作还没多少经验的我来说真是个难题。”方蕙说,她和学校领导一同去家访才知道,这是留守儿童的通病。不仅如此,袁圆还和弟弟“争宠”,导致性格孤僻、怪戾。
随后,方蕙多次试图和袁圆沟通,但效果不明显。她又尝试和其父母沟通,劝说他们有机会多回家陪伴自己的女儿,帮助女儿打开心结。在她的耐心劝说下,该学生终于愿意重返学校,并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
3年的教学时光中,方蕙慢慢找到了与这些留守儿童的相处方式。她说自己有时候更像是一位“共享妈妈”,当察觉“孩子”有异样时,便从老师化身为父母,循循善诱,陪伴他们打开心结。
潜心钻研
坚持做“会发光的大人”
头顶一份光环,背后却是体力和心智的双重考验。在油溪乡中心小学工作的这3年,方蕙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与53个孩子相处得十分融洽,并且赢得了家长的高度信任。
为了让学生更加学有所获,“学习”成为了方蕙人生中最重要的字眼。她深知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便努力从网络资源和书本中汲取营养。凭借全新的教育理念、吃苦耐劳的精神,潜心钻研,她努力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及风格。
3年间,无论冬夏,方蕙的闹钟都会在每天早上6点准时响起。她按时备课,教学设计改了又改;课后积极反思,细心观摩课堂,及时做好总结……一个人、一条小路,她孤独地走了上百遍。一本书、一支笔、一台电脑、一杯白开水,陪伴她度过每一个夜晚。2021年,方蕙被选中代表油溪乡中心小学参加全镇小学教师公开课比赛,并拿到了二等奖。
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方蕙班上80%以上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看护,如何及时和家长沟通是她最操心的任务。为此,她尝试添加了每一个学生家长的微信,跟他们沟通孩子们在不同阶段的点点滴滴。“最初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不太上心,但经过反复沟通,他们已经慢慢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跟我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方蕙开心地说道。
“做一个会发光的大人。”这是方蕙的个性签名,也是她工作以来一直遵循的价值观。对她来说,教育就像一场修行,只有像孩子那样时刻保持学习状态,不断求索,向前奔跑,才能把最好的教育带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与众不同的种子,发芽、生长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些需要严厉,有些需要和他们做朋友。我希望美丽的种子都能向阳生长,我也会带着责任和期望做一名新时代需要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方蕙说。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