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航:以信念之光照亮梦和远方

2023-12-04 10:16:31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邓宇

分享至手机

赵远航:以信念之光照亮梦和远方

中人社传媒记者 邓宇

三尺讲台上,他是躬耕课堂、主讲多门专业课程的骨干教师,先后培养超万名学员,为我国建筑与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技能赛场上,他既是率先垂范的教练,也是敢于亮剑的选手,在短短5年内即达成了作为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两次登顶国赛的“大满贯”。

这是赵远航在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八局技校”)从事测量相关教学工作的第14个年头。有人说他竞赛获奖拿到手软,是该校教师队伍中的金字招牌,但他却表示,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学校的重视、支持和配合。他更希望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标,让每一位有志于技能报国的学生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争荣誉

他全力以赴、披荆斩棘

历经3天激烈角逐,从5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8月21日-23日,2023年“中银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赛在绍兴举行。代表湖南参赛的赵远航斩获个人一等奖,实现了作为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2次问鼎该赛项国赛“大满贯”的成就。

虽然已带领学生参加过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但对赵远航来说,以选手身份走上赛场依然是全新的体验。“感受确实与以往不同。”赵远航告诉记者,“之前看到学生在场上遇到困难,自己总是站在一旁干着急。这次作为选手参赛,场边不会再有专人指导,训练时必须每天自行思考总结,及时将问题逐一解决。”

无论何时,备赛过程总会充满各种挑战。本次赛事技术规范明确,竞赛内容由理论知识考试、四等水准测量和坐标测量及三级支导线测量构成,其中后两项对选手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如四等水准测量赛项总线路为1300米,为节约比赛时间,选手需要携带测量工具奋力奔跑,同时精准观测并计算数据且不能有任何涂改,如果超时完赛或数据测算失准都将影响最终成绩。

为保证正式比赛时不被体能“卡脖子”,赵远航每天早上都要起来练习跑步,哪怕汗水流入眼睛也顾不上擦。理论考题还能边跑边背,计算能力则必须额外强化练习,赵远航的方法是找来学生与之PK,模拟比赛时紧张激烈的氛围,提升临场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总之,赛事在项目设置上考虑的维度是相当全面的。”赵远航表示。

高强度的专项训练换来了赛场上的气定神闲。竞赛期间,当众多选手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顺利完成四等水准测量时,赵远航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最终以稳定的发挥完赛,将一等奖收入囊中,而他勤奋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也让不少同行为之折服。“东道主一名选手赛后主动联系我说,欢迎湖南选手明年再来参赛,这番表态充分说明我们的实力得到了外界的认可。”赵远航说。

育人才

他以赛促学、谆谆教导

从某种意义上说,2023年是赵远航个人荣誉的丰收之年。凭借去年参加长沙市第一届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双人赛)的优异表现,他顺利入选首批“长沙工匠”光荣榜。近年来,赵远航先后获得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沙市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些荣誉和头衔无疑是对他长期深耕一线培养技能人才的最大肯定。

早在2018年,赵远航便带领八局技校工程测量代表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比赛团队一等奖。这是我省首次在此项目摘得全国桂冠,也是该校自1973年建校以来首次问鼎国家级技能大赛。值得一提的是,队中3名成员陈勇、陈勇斌、阳崇杰毕业后破格签约入职中国水电八局,书写了“中职毕业生成为央企正式员工”的奇迹。

也是从那时候起,赵远航对于参加技能竞赛有了全新的认识。“比赛表面上是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实际上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钻研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这种思维和习惯的变化将一直延续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他相信,一次成功的竞赛经历可能会为学生的人生带来完全不同的选择。

“有些学生刚入校时比较迷茫,在课堂上往往比较被动。我们要提前了解他们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接受能力,以此为根据制定教学方案。如果课堂上讲授的方法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极大程度激发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赵远航表示,现在不少学生都会踊跃参加校级竞赛,选拔出来的优胜者将接受系统训练,通过备战比赛反哺课堂教学。

赵远航将参赛的实践与思考写成了论文,除了剖析竞赛水准逐渐提升的现状,他还从前期准备和选手素质方面给学生们提出了建议。“竞赛是残酷的,每次训练一定要用心,有坚持下去的恒心。作为参赛选手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最后站上最高领奖台而努力。”在赵远航看来,这群青春懵懂的孩子要想蜕变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每一个命运转变的案例都会令他成就感满满。

从教14年来,赵远航累计指导新教师20余人,培养各类学员过万人,以从不懈怠、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了何为“理论+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大赛比的是选手水平与临场发挥,也考验指导老师的理解与经验。以前都说教师是蜡烛,我认为如今的教师更像是手电筒,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持续散发光芒。”赵远航说。

【编辑】多利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即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