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阳制造”到“衡阳智造”,历经百年,这一闪亮名片的背后,有老一辈职工的无悔奉献,也有新一代职工的拼搏奋进。
城市在发展,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市场高速增长。
近年来,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工伤康复治疗工作,树立工伤康复治疗先进典型,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伤康复治疗氛围,使工伤职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工伤保险是职工的“职业安全网”
如何实现工伤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工伤康复工作提质增效。2023年初,在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中心充分整合衡阳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助力医院开办医疗康复中心,分期分批安排因工伤致残需要康复治疗的职工住院治疗,效果明显。
华程医院院长助理李明明对此感受很深。他说,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在充分利用非定点医院的康复资源上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华程医院康复科之所以受到工伤职工的认可,康复资源发挥了最大限度的作用,其关键就在于工保中心的广泛发动、协调到位、服务周全。”
助力华程医院康复科建设,仅仅是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盘活康复治疗资源的一个缩影。
工伤保险是职工的“职业安全网”。“目前,我们推行分级诊疗。对于重症、急症病人,有着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的公立医院、三甲医院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中心主任谢英说,对于轻症或是只需做后期康复治疗的病人,往二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未尝不可。这样,能缓解几个大医院的看诊压力,也能让职工病人在其他医院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
工伤康复事业打造成“人心工程”
异地过来的龚女士,去年12月脑梗急性发作,导致偏瘫,右下肢跛行,走路要依靠器具。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月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无奈之下只能出院在家休养。
今年7月底,家属了解到衡阳市的康复治疗实力很强,通过向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咨询后,就来到衡阳市静安医院诊疗。
按理来说,这么长时间的耽搁,龚女士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治疗期。但静安医院康复科的医师们并没有因为她的情况不乐观就气馁。静安医院康复科对她的病情进行专业翔实的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介入龚女士的心理情绪安抚疏导。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后,龚女士已能够完全自主行走,右腿基本康复,右手臂可以部分自主活动。
群众满意,人心所向。今年以来,中心处理12345问题投诉170余起,回访满意率达100%;接收微信电话咨询500余起,及时回复、及时处理,做到有问必答、有答必应,社会反响良好。
陈先生的爱人冯女士,9月初在单位上班时突发急性脑梗。在送到医院紧急救治后,冯女士脱离生命危险。但脑梗引起的肢体偏瘫,让陈先生十分着急。听说南华医院康复科在这方面比较权威,陈先生立即将冯女士转入南华医院康复科。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冯女士从之前的手脚都不能动,到现在已能自主行走,手能自主伸展,恢复情况相当不错。
早期康复介入,呵护工伤职工健康
想要真正使工伤职工正常工作回归社会,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人们还要重视工伤职工的早期康复介入。
11月10日至11日,2023年衡阳市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班如期举行。在全市各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定点协议服务机构和重点企业工伤经办人员的努力下,“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推动工伤保障重点由“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转变,实现工伤预防关口前移。
“工伤预防重在‘预’。”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主任谢英说,下一步,中心将持续扎牢事故防范、工伤预防的安全网,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更好开发市内优质康复治疗资源,争取增加新的定点医院。
享受生命,预防工伤。谢英表示,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强康复治疗和早期康复介入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多种媒介,线上线下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康复治疗,让康复治疗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工伤职工通过康复治疗重获新生。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