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89岁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通过短视频的形式,科普能源转型和循环经济等相关知识,仅用半年时间就吸引了150多万的学生,成为口口相传的新晋网络红人。
耄耋之年的金涌,虽早已退休,但他不甘寂寞,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短视频这个踊跃着年轻人的舞台,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用朴实直白的话语讲述循环经济、化工知识、农业发展等“硬核”知识,也让学术殿堂级宝藏人物变得触“屏”可及。
有人说金涌院士是“退休再就业”,打破了公众对科学知识艰涩高深的固有印象,是新时代值得崇拜的偶像,也有人赞叹其不惧年高,在汹涌的数字浪潮中主动拥抱新技术,他身上比传授知识本身更令人感动。在此,笔者更想说的是金涌院士这股精神“顶流”正是对短视频平台上“躺平”“颓废”之非主流的狠狠冲击。
诚然,“躺平”现象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年轻人对于高压工作、激烈竞争和物质追求的反思和抉择。他们选择追求心灵宁静和身体放松,拒绝过度劳累和繁琐的社会竞争,将工作压力和金钱追逐置于次要位置,重视自身健康和个人幸福感。
然而,随着短视频之风席卷社交平台,“躺平”现象却越来越成为一种漫延态势,进而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一“躺”不起、“躺”下难起等情况似乎屡见不鲜,在此反观金涌院士近九旬高龄还在热情付出,与时代共同奔跑,架起时髦的工具,让更多人能够成为清华大学的“旁听生”,不断赋予知识新的样态。由此,不得不让人看到两者的差距,一边是持续发光照亮他人,在时代浪尖用知识与生命共舞的老人,一边是年富力强、生命力蓬勃的年轻人却唉声叹气,将大好前程拱手出让。
其实,“躺”本身并无诟病,受到打击、承受压力的时候,给自己缓一缓的喘息机会,此时“躺”是一剂良药,让人重振雄风再出发。但切记谨防无病呻吟,为躺而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过度“躺平”,不仅可能导致年轻人在职业发展上停滞不前,使个人失去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还会卷入被消极、焦虑裹住自己双腿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应该多向金涌院士这样的“顶流”精神学习,积极面对挑战,努力攀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在时代的洪流中乘风破浪,成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中自己的“网红”。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