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支持基础研究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支撑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青、杰青等中青年科学家。
近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近5万个项目获资助。湖南不少单位纷纷发布相关喜讯,记者梳理发现,多家单位实现评审零的突破或创下历史新高,彰显三湘大地云蒸霞蔚的科研与人才风景。
厚积薄发实现零的突破
秋天的湖南省植物园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今秋该园副研究员易心钰博士更为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性画笔。
8月26日,湖南省植物园微信公众号发布,该园城市生态研究所易心钰博士主持的《湘江河流湿地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对城市化响应的微生物机制研究》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标志着该园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围绕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发展引起的生态变化研究方面的又一次科研创新。
该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植物园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以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为引擎,完善科研软硬件配套,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多措并举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科学和基础应用研究。至此次项目获批,近两年省植物园共获得8项国家、省和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自科基金项目层次的全覆盖。后续,省植物园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以科研立园和人才强园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植物园的高质量发展。
8月29日,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也发布了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消息。该所地球化学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谭昭昭博士申报的《祁零盆地二叠纪沉积型锰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为湖南省地质院成立以来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谭昭昭博士所在的该重点实验室2023年才由湖南省政府统筹规划与整体设计,省物化所为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及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联合共建,现有固定研发人员47人,迄今已取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
而往年评审大户湖南师范大学这次也取得了新突破——获批“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系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景辉教授牵头申报,直接经费达10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设立于2000年,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影响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人才计划类项目之一。景辉教授系长江学者,该《人工量子杂化体系物理前沿问题》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成员包括匡乐满、廖洁桥、周兰、任昌亮、翟亚新等国家杰青、优青和青拔等国家级人才,其中3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另外,在市级层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与常德市第一医院近期也相继宣布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前者,遗传优生科陈国栋博士所申报的《GIGYF1调控IGF-1R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孤独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后者更实现了从零跃贰,其神经外科鲁涛、病理科谢贝成功获批两项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志着该院科研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争先恐后创下历史新高
湖南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方面常取得不俗战绩。
今年,中南大学共获项目资助551项,较去年同期增加10项,直接经费超2.6亿元。湖南大学共获批247项,获批经费1.44亿元。两校均为“亿元大户”。
长沙理工大学获项目资助95项,立项资助率达14.68%。这也是该校连续第4年国自科项目资助数位居湖南省属高校榜首。
湖南师范大学共有76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获批直接经费3902万元,获批经费数位居湖南省属高校第一。
湖南中医药大学获批42项,资助总经费约1572万元,资助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位于地方的部分高校也捧出了不俗收获,并道出了他们的制胜高招。
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8月25日通过媒体宣布2024年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喜获立项资助,立项项目数量较去年增长26%,资助经费总额近1000万元。
与此同时,该校还公布了自己确保申报质量与成功率的相关“秘笈”。在动员阶段,组织召开项目申报动员会,广泛调查了解情况,重点关注项目申报重点人员;在校内初评阶段,完成选题汇总,并对申报书的重点内容进行初步评估;在完善阶段,进行二轮集中评阅,邀请校内外专家逐一指导和审查申请书的正文内容,以实现对申报书整体优化与提升;在提交阶段,学校对申报书进行多轮形式审查,以精准提高申报书质量。
此外,学校还将政策工具和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资深教师群体,积极鼓励青年博士群体,充分激活二级学院的申报动力,渐进式提升了全体科研人员对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积极性。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有组织科研,持续优化和完善申报模式,提高申报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营造优良的科研创新环境。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随着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位于衡阳市的南华大学近年一系列发展成就引发关注。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中,该校共获资助项目87项,立项资助率12.10%,获批直接经费3285万元。相比2023年同期,立项数、资助率和获批经费数分别增长11.54%、10.90%和3.14%,创下历史新高。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南华大学近年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育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加速壮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全力推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力量,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学校科研部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精准分析与把握科学基金的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按照“有组织谋划与精准动员、有组织培育与精心辅导、有组织跟踪与精细服务”的工作思路,全过程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该校各学院和附属医院积极配合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质量提升工作,项目立项数、资助率和获批经费数均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尤其是南华附一医院以16项资助居湖南省省属医院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位于衡阳市的民办高校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也奉献了一则喜讯。其自2022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本次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研究的“雨水侵蚀作用下微生物改良公路煤矸石生态边坡滑坡失效机理研究”项目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充分展示了该校的基础研究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
另外,位于湘潭市的湖南科技大学获项目资助65项,资助总经费约2674万元,在资助数量上也创下历史新高。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