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人,人和劳动,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影响了很多人。来自湖南攸县的80后创业者朱运德,无疑是这句话最好的解读者。
十多年前,朱运德创办了武汉起点人力资源市场有限公司。在人力资源机构大行其道赚取求职者中介费之时,他首开行业风气之先河,将求职招聘双向免费一直延续至今,并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刷新着人们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认知。他用心用情耕耘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领域,致力于提高中基层劳动者的素质,呼唤着人们对劳动创造价值理念的认可。
经过14年的不懈努力,总部位于武汉的起点人力成为华中地区首家新三板上市的人力资源企业,并辐射全国,目前设有40家分支机构,锤炼出一支500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派遣员工发展到5万多人。
为求职者免费找工作,获温家宝点赞
2003年3月,即将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朱运德创办了武汉起点人力资源市场有限公司。那一年,他只有21岁。
创业之初,满怀理想的朱运德发现,即便他很用心地做好服务,仍有许多人对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企业充满质疑。为了给行业正名,起点人力在武汉人力资源市场率先打破行业惯例,颠覆性地首推向求职者免收招聘会门票。但此举也使公司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朱运德说服公司高管,联合当地人力资源管理局及相关媒体,连续召开数场免费招聘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真诚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求职者踏破门槛,最高峰时一天进场几万人之多。
在武汉,像朱运德这样坚守在人力资源行业的创业者为数不多。“我能坚持这么多年,是因为遇到了太多感动。”他说,“初期,有位大龄求职者通过起点人力免费招聘服务,找到了一份门卫工作。当他热泪盈眶地向我送来了一面锦旗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工作很有意义,这是我第一次被平凡的劳动者所触动。”
而让他最为之感动的是,政府对就业的重视使起点人力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关注。2009年,温总理来到起点人力视察,他语重心长地对朱运德及其员工说:“ 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非常了解求职者的心情,你们为他们找一份好工作,不仅仅是为他们找到了饭碗,更是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总理的这句话,让时年27岁的朱运德心潮起伏。“好像一下子就把我的人生定了位,我找到了职业的方向、人生的目标,而这何尝不也是为我自己、为我们行业的人找到尊严呢?”回忆起总理的话,朱运德依旧感慨万分。
正是在这一份感召之下,朱运德更关注中低层人力,他发现越低端的求职者,越需要帮助。于是他率公司在武汉各大火车站免费接送求职者,并免费提供住宿与培训。2012年3月30日,起点人力联合相关单位成立首家农民工志愿帮扶中心,并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学校联系点。
用心用情,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被尊重
在记者采访当中,朱运德接到一个电话,他得知一位电焊工在工作中受伤,虽然最终确定并非起点人力的员工,但他仍然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对员工一定要用心用情,安全生产最重要,钱可以少赚点,但一定要采取保障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目前,朱运德将起点人力定位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做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时,常有企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我们不这么认为,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工作都值得被尊重。过年过节,所有员工都应获得平等的福利”。
正是因为这一份坚持,2015年9月1日,起点人力成为湖北省首家新三板上市的人力资源公司。
作为一位在人力资源业耕耘14年的专业人士,朱运德对行业的未来有这样的定位:首先必须尊重劳动者,“尊重有两层含义:一是每个人都需要有为社会付出的机会。为何就业那么重要?就业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自我存在价值的体现。其次,劳动一定要有回报,回报不仅仅是给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认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对职业的尊重于细微处见真章。例如在宾馆,有些人认为自己花了钱,便可以将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但许多当过兵的人,起床后会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他们这么做,尊重了服务员,也能得到服务员的尊重”。
一次,在寺院门口,朱运德看到一位正在清扫落叶的僧人,便上前去帮忙,原以为清扫落叶很简单,但他没想到卡在地板缝里的瓜果壳非常难清理。“乱扔瓜果壳的人是否尊重了别人的职业?”他说。
2016年6月18日,起点人力受邀参加中国(湖南)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记者关注到,朱运德将其收藏的360行职业铜像中的36种职业带到人力资源展示馆,他说:“我想要唤起大家对传统行业的追忆、对现有职业的尊重以及对劳动创造价值理念的认可。”
以“人力资源+其他行业”提高各行各业人员素质
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人力资源”时代,朱运德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人力资源+其他行业”。
2015年,朱运德投入上千万元,开发互联网O2O平台,实现全国首家公益招聘O2O平台上线。经过摸索尝试,“我们不再把互联网当做平台或者产品,而把它当作一个服务工具”。
经历过从“互联网+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源+其他行业”认知思路的改变,朱运德坚信无论时代怎么改变,人力资源仍是核心与关健。例如滴滴打车只是“科技+交通”,如果用“人力资源+交通+科技”,司机的素质将会大幅提升。“科技很容易普及,但很多服务只有人才能做到,有了这个观念,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才会提升,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幸福。”
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支持下,起点人力的服务更专注于提高人员的素质。“我们不仅要给越来越多的人工作机会,还要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让我们的工作人员感到,穿上‘起点人力’的工作服,就是一种荣誉、一种素质的代表。”
令朱运德骄傲的是,目前其公司在通信服务、金融保险、生产制造、政府公共服务等四个主要行业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很多公司都认‘起点人力’的品牌。”他说,“传统人力资源公司要么转型升级成科技公司做平台。要么像我们一样选择成为‘人力资源+其他行业’,将服务做专做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朱运德认为从事人力资源行业需要坚持,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个社会系统工程,人人都说弘扬工匠精神,但一二年就能成工匠吗?素质的提高,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
2017年,起点人力已构建了一支年轻、朝气蓬勃、富有学习力的队伍。企业文化开放、包容,公司年轻人居多,而且促成了很多对情侣,公司还为他们举行了集体婚礼。
对自己的工作,朱运德概括为:“我更多是对企业方向的把握,我考虑的是起点人力怎么紧跟时代方向,在我国人力资源行业快速发展中抓住机遇,团结更多人才为社会做贡献。哪怕路很长、很难,但我们中国人很勤劳、善于学习,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匠心精神一定会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记者手记
没有高大上的言语,圆脸微胖的朱运德透着朴实,却青年老成得似若有了弥勒般的平和。
“用心在结缘上,那是处众的根本。用心在慈悲上,那是做人的根本。用心在无我上,那是修行的根本……”这是他喜欢的一段话。
朱运德喜欢思考,心中藏有哲思。现在他经常受邀进行创业分享,他说创业的简单道理是:你为谁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才能得到回报。而他说得最多的是如何学会与五种人相处:即父母、老师、同性、异性、自己。他将父母视为天,“学会与天的相处之道,才能会学会生存”。“我们不但要学会与老师讲的知识相处,还要学会与老师相处。”“与自己对话,反省越多,提升便会越快。自己把自己读懂,可以从语言到行为减少对别人的伤害,撑出自己的胸怀。”他说,这五种角色每一种都不可代替,每一个群体在社会中都会交错。经过很多挫折,他才悟出了这些道理,他希望能唤醒每个人的认识。
与聊科技、聊互联网相比,朱运德更喜欢谈对劳动、对职业的尊重。他强调,不要抛开身边的小道理去谈大道理。每个人都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关注当下最为重要。
这是一位心中有大爱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头人,他执著、专注、踏实、以人为本。
就像一棵种子,只有落地,才能生根发芽结果,才能蓬勃向上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人社传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应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人社传媒”。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