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长沙专题调研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综合施策,强化精准服务,努力把湖南打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土。
2月24日,2025湖南省“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人才交流大会筹备会在长沙召开。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袁悦平,省人才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旭出席会议并讲话。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蔡伟,85后,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中国顶尖的中医药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并且是国外顶尖大学访问学者;2015年,博士毕业的他选择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了4线山城——怀化,栖身湖南医药学院成为了1名老师。
如今,10年光阴过去,作为湖南省青年科技人才(荷尖人才)、湖南省121创新人才(第三层次)、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他深深感慨,是那城那药那梦治愈着他内心深处的自卑。
懂我的城
这种自卑感,可能来源我的内向性格,以及成长经历中的种种波折。后来,我翻阅了不少心理学书籍,逐渐明白,自卑感不仅是一种对自身缺点、无能的消极认知,更是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努力去弥补内心的不足。
有用的药
侗医药在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对侗族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时已加持了博士光环的我,还是更希望多做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让这所刚升本科不久的山区高校学子也能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优秀的自己,拥有自信的人生。
开心的梦
而我作为一名老师,对于这种职业梦想的实现更加有信心。我在与学生相处时,总是感觉到无比喜悦,尤其是在沟通中获得回应,不管是否正确,感觉他们在思考、在成长,我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我们学校的药学专业现在还没有硕士招生资格,但已有几名指导的本科学生考研考到我兼职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接受我的继续指导深造——这是对我教育初心和科研梦想最大的肯定与回报。
在怀化这座山清水秀的城市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开心天地。那城、那药、那梦,不仅治愈着我,更让我和同学们在中医药现代化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与从容。
“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过北欧小城的生活。”这句话常挂在生活在株洲的青年人才嘴边,充分道出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与温度。
去年年底,株洲市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5年入选“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榜单。从一个7000人的小镇发展到如今人才总量近75万的大城市,人们不禁要问:株洲做对了什么?
品牌效应凸显 4万青年“用脚投票”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由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及智联招聘等机构携手打造,通过严谨科学的调研与评选,从人才吸引力、保留率、发展活力等多个维度,借助大数据分析,综合评估各城市人才政策、制度环境、引才活动及成效得出。
除了此次获评殊荣,早在去年5月,株洲市委组织部就凭借突出的校招引才成效和良好的城市雇主品牌形象脱颖而出,获得“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校招案例奖”,成为我省唯一获奖的政府单位。
一系列荣誉背后是株洲人才理念之变、措施之变的“水到渠成”。近年来,株洲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制造名城进名校”“名校学子走进制造名城”“大学生暑期实践营”等一系列招才引智品牌活动。为了让更多青年人才成为“城市合伙人”,株洲市出台《关于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培育制造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株洲AIGC创作团队的若干措施》等,鼓励青年人才和团队来株洲创业创新。
连日来,龙山县通过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县情调研、宣传引才政策、开展引才活动等多种方式引才聚才,扎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