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张运凯等6位委员,围绕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等作了发言。

人才要闻

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揭牌

日前,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暨湖南兴湘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成立揭牌仪式在长沙市开福区兴湘国科科创园举行。团省委书记李志超,兴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贺柳等出席仪式并交流座谈。

 

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2025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才涌潇湘

  

让最美的芳华 绽放在最好的时代

近日,湖南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巾帼筑梦 科技强国”主题分享会在长沙举行。来自中南大学的阳春华、李敏两位教授在分享科研经历之余,还分享了工作感悟以及关于家庭经营方面的妙招,让人不禁深深感慨“最美的芳华”值得绽放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也期待更多优秀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强省和幸福家庭建设中取得“双丰收”。

阳春华:不做任何条条框框定义的“科研之花”

1985年,我还在读研究生。一次前往冶炼厂调研,眼前的景象让我深受触动:操作师傅灰头土脸地穿梭在粉尘漫天的车间里,身着厚重的工作服,守在滚烫的冶炼炉旁,铲煤、称重、化验等一系列工序全靠现场手工完成……作为一名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第一次对国内冶金企业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自动化水平低有了直观感受。

李敏:真心觉得女性能够科研与家庭“双肩挑”

我在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它的难点和挑战,不仅在于它是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和开展跨学科合作,更在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生物数据海量、高维、多源、异构等带来的设计上的挑战。然而,通过持续学习、交叉融合与创新,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面向生物特征的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并在医学、病毒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报道

4搭建“立交桥” 畅通“发展路” 代表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人才支撑

 

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加强东中西部人才协作;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推动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2025年全国两会刚刚闭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的内容引发热议。会议期间,进京履职的代表委员围绕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等话题建言献策,探讨如何构筑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营造最优人才服务生态,决战决胜“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全国政协委员何寄华 推动中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建设

“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的关键力量。”何寄华在前期调研走访中了解到,中部各省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在高层次人才留用和培养方面还存在差距。

为推进和完善中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建设,何寄华建议围绕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把握产业特色与优势,制定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人才队伍建设长远目标、阶段性任务及重点聚焦领域。建立工作机制,促进中部地区各省在人才政策制定、调整上协同合作,规避政策冲突与资源错配,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跨区域经营,打破人才流动壁垒。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向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

他还提出,在项目分配、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等关键环节切实向中部地区提供倾斜政策,加大对中部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优势学科的资金投入。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新模式。组织中部地区青年人才访学研修行动,配备业内资深专家作为导师,深度参与前沿科研项目。

常德市:引育留”并举 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

近年来,常德市通过引才、育才、留才三大举措,全力打造人才集聚 “强磁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邵东市 计划5年引进500名高精尖人才

邵东市日前召开“5122”人才工程新闻发布会,

芦淞区 农业技术培训助力专业人才培育

近日,由株洲市芦淞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的2025年农业技术培训顺利举行。

郴州市第十批中期轮换援疆专业技术人才进疆欢迎会暨岗前培训会召开

郴州市第十批中期轮换援疆专业技术人才进疆欢迎会暨岗前培训会日前在托克逊县召开。

衡阳市4年引博1298人 创造经济效益4亿余元

近日,在湖南三易精工科技企业技术研发(博士)实验中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