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2025年湖南省(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已正式开启报名。本届大赛设主体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有色金属绿色矿业专业赛,主体赛首次增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生物医药两大国际赛道。
5月12日,湖南省教育厅公示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络初评结果,480个项目通过网络初评,进入复评阶段。今年年初,为支持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在湘创新创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竞赛品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选拔创业“金种子”,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举办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为“想创业、能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并为优秀项目提供基金赋能、落地转化等全生命周期的创业生态链服务。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
——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考察同现场青年创新人才交流
20多年前,刚从技校毕业的刘新新来到湘电集团,拿起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把焊枪。此后,他与焊接技术结下不解之缘,书写出一段不平凡的传奇。
4月28日,从技校学徒、一线员工到行业先锋,刘新新用坚守和创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了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至高肯定——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凭借在焊接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焊”水铸就来时路
从业20多年,刘新新在生产实践中刻苦钻研,已熟练掌握MIG焊等7种焊接方法,并拥有国际焊接技士等12项国际焊接资格证书。在他参加的10余场市、省及全国各级焊接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理论”垒起创新台
在汗水的浇灌下,刘新新在技术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焊接技术实操方面,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多项重点项目焊接技术难题攻关9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200余项,为企业累计节约费用和创造价值达4000余万元。
“追求”打造强磁场
在刘新新看来,焊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产品的高度,因此,他对焊接有着一套高标准和严要求。“用脑想,用心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做到极致。”这既是刘新新的朋友圈签名,也是他对自己和团队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在焊接实践中,为了使手臂轻松一些,焊工通常会将焊枪举至20或30度的角度。然而,刘新新却要求自己以及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垂直持枪,以确保焊接质量。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洞察报告》,高铁一小时直达成为出游“刚需”,不断提升的运力保障也让旅客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放假不放松,科研不打烊。在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的队员们每天需要与大风搏击,在极端恶劣天气中捕捉科研数据;一次次开展撞击试验,在破坏中构筑安全通道。30年来,他们致力于攻克空气动力制约高速铁路发展、大风危及行车安全、列车碰撞造成重大伤亡等世界性难题,长期在高寒、高原、大风等恶劣环境中奋战,支撑我国高铁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书写了中国高铁技术问鼎世界的壮丽篇章。
截至目前,该团队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8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作为一支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达66%的年轻科研队伍,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们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在高原高寒试验中找寻“安全之匙”
“5、4、3、2、1,发射!”走进中南大学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动模型试验平台,随着副教授、中心副主任伍钒一声令下,一列高铁模型以350公里的时速穿过“隧道”。旁观者连眼睛还没来得及眨一下,它就已经跑完了全程。
“这个试验模拟的是高铁穿过高寒特长隧道时的场景。”伍钒介绍,我国青藏、兰新等铁路特长隧道多、隧道内外温差大,当列车经过极寒到极热再到极寒的环境时,整车零部件性能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让列车安全穿过高寒特长隧道,是伍钒和同事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他们通过导流气动设计等空气动力学技术,大幅降低转向架积雪结冰现象,使雪水流向该流去的地方,从而保障司乘人员的安全。
“我们团队研建的大风环境铁路安全行车技术体系,解决了世界风灾最严重地区的高速高原高寒铁路行车难题。”伍钒笑着说,团队成员都是“追风人”。
今年以来,东安县通过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园区,以诚心、贴心、耐心、暖心服务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