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2025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推出六大板块数千项活动

2025年5月30日是第9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核心内容,从中国科协层面举办1个主场活动,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基层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形成六大活动板块,共推出数千项活动。

人才要闻

第12届海归论坛启动 服务海归人才来湘就业创业

近日,第12届海归论坛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本届海归论坛将继续深化和巩固六大平台功能,以“专场活动+主体活动”的形式,服务海归人才来湘就业创业,持续扩大湖南“朋友圈”。

 

我们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坚持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2025年5月19日,习近平在河南省考察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才涌潇湘

  

杨家亮:以初心为“笔” 擘画湖湘安澜

 

杨家亮,1981年出生,河海大学毕业后即入职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规划师,主持或参与湖南省水安全战略规划、湖南省水网布局研究、湖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等,是涔天河水库、莽山水库工程水资源专业的负责人,系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水利部青年拔尖人才。

“想让我们村里的人也能喝上一杯清澈的绿茶”

水利规划不仅要“吃身体的苦”,更要承受思路被否定、推倒重来的压力。“刚入职前几年,困难挫折成了家常便饭。”但杨家亮将其视为成长的催化剂,在反复试错与探索中,淬炼出坚韧的意志。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逐渐从“看水是水”的技术人员,成长为能从流域层面思考问题的规划专家。20余年来,杨家亮参与了湖南水利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重要规划。

“科研创新重点在集成转化、为我所用”

“省水电设计院受相关工程性质所限,理论上要创新突破很难,所以科研创新重点放在应用,在集成转化、为我所用上下功夫。”杨家亮告诉记者,“现阶段,我们为解决洞庭湖生态疏浚工程范围广、疏浚量大、弃土处置难等问题,拟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院士团队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消化吸收,研发洞庭湖淤积物环保处置与规模化绿色综合利用成套技术。过不了多久,市场上也许就有了我们湖南品牌的人工石。”

 

 

 

特别报道

湖南国资国企点燃高质量发展“新火种” 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湖南国资国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活力充沛的人才队伍。近年来,省国资委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政策赋能、机制创新、平台搭建,构建起人才引领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推进我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按下“加速键”。

汇智赋能 激活人才创新“强引擎”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楼顶,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该公司副总工程师龙海珊主导的“光储直柔”示范工程。作为建筑光伏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她带领团队将配电、智能化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打造全省首个“光储直柔”智慧管理平台。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光伏发电、储能与充电桩的智能调度,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幅降低建筑能耗,为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湖南方案”。

从建筑领域的绿色革新转向高端材料的攻坚突破,湖南国资国企科技人才始终在关键领域勇挑重担。

钛合金材料是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高端制造领域的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先进金属材料,曾长期被美、日、俄等国家垄断。面对国产运输机对高强韧钛合金的急迫需求,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超带领团队日夜奋斗,经过7年反复试验,不仅突破了大规格棒材的熔炼与锻造难题,更让国产超高强韧钛合金首次装机应用,成为国内首创。

“如果将新能源革命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钠离子电池材料便是那匹亟待驯服的‘烈马’。”湖南盐业集团90后博士谢伟超如此形容自己从事的钠离子电池材料研发事业。由他主导制定的国内首个《电池级碳酸钠》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成为湖南盐业集团抢占钠电赛道的“通行证”。

湘潭县 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

湘潭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日前召开,审议相关人才工作事项,研究部署下阶段人才工作。

双清区 主播培训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新动能

“真没想到,通过短短几天培训,我也可以在直播间销售农产品了。”

鼎城区:推进乡村工匠培训 锻造乡村建设铁军

今年以来,常德市鼎城区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工作,着力培育一支规模适度、技艺精湛的500人乡村建设工匠队伍。

50份“情书”上太空 株洲市连续4年举办青年人才集体婚礼

株洲市日前举办第四届青年人才集体婚礼。

长沙市正式发布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

长沙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推介活动近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现场发布长沙市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