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18日,“湘港澳人力资源服务对接活动”在香港、澳门举行。此次活动是2019年湖南“海纳英才·智汇潇湘”为我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系列服务活动之一,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胡奇、副厅长黄赞佳出席活动。
鼓励引导各类专家向贫困地区流动,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近日,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动员组织各类专家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的通知》,加大人才人事扶贫工作力度,发挥专家作用和优势,精准助力脱贫攻坚。人社部每年将组织不少于60个重点示范性专家服务团和2000名左右专家赴贫困地区助力脱贫攻坚。
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物名片
中联重科结构车间内,冷作工李传泉对着图纸在钢板上划出上百条线,像一个熟练的裁缝充分利用布料一样,保证钢板的每一块位置都物尽其用。对这项看似枯燥的工作,他有着高要求:“每次划线都要画得精细,不留瑕疵”。 在车间工作了30余年,李传泉经手的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大师级的操作水准是怎么做到的?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两个字:“用心。”
专注与用心
为了练好基本功,2007年李传泉报名参加长沙市技术比武大赛,专门针对零件的展开放样苦下功夫。比赛前,他买来专用纸板,连续两个月每天下班回家后都坚持练习画各种形式的展开放样图。有时为了画出一个复杂的图样,要趴在地板上画上三、四个小时,家人甚至偶尔埋怨,说他“着了魔”。
创新与热爱
李传泉最为自豪的成果,当数重量超过2000吨、被誉为“风之子”的全球最大吨位的QAY2000全地面起重机。该产品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起重能力世界第一、臂架长度世界第一、负载行驶能力世界第一。
坚持与传承
提起李传泉,中联重科结构车间副主任周全民一个劲竖大拇指:“他是我们车间的一块宝,不,是我们全公司的宝!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工作成绩出色,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可李传泉却依然不骄不躁,穿着蓝色工作服穿梭在车间,看见忙不赢的工友立即上去搭把手,遇到工友们不懂的技术问题则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团队好了才是真的好。我要带着我的团队,在技术上实现更多的创新,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李传泉告诉记者。
4月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节,湖南的农人在土地中洒下适宜种植的稻种,等待秧苗成长。而在祖国的南端,位于三亚的衡阳“南繁”基地里,来自衡阳市农科所的数十位育种人正在丰收的试验稻田里“选种”,并在本月带回衡阳进行下一代的培育。
1971届育种人林芳仕:衡阳“南繁”史上首位技术专家
“1971年,我作为农科所首支科研团队中的技术人员,跟随省队来到三亚,开启‘南繁’之路。此后48年,每年的冬天我都在这里度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衡阳市农科所首席科学家林芳仕今年已有73岁高龄,穿着拖鞋的他依旧大踏步走进基地田间,满身泥土也毫不在意。 48年,衡阳“南繁”之路的每一步,林芳仕都参与其中。
2009届育种人郭国强与尹建英:稻田里的“硬核”夫妻档
郭国强出生在育种世家。父亲是袁隆平早期的四位助手之一。子承父志,他也于2010年考上农学博士,成为袁隆平门下弟子中的一员。
2014届育种人刘峰:用一粒种子成就一个世界
“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也要天天散步。我19号的飞机,刚好赶上你的预产期——小鱼儿出生的时候正好,以后每年的生日我都能回来陪他一起过。”衡阳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峰是个90后小伙,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农服的他与妻子视频时笑得很和煦。
4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广东平甫村培训基地沙洲培训中心、乡村振兴沙洲培训中心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揭牌成立,旨在为当地及周边培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