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湖南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123人启程赴疆,开展为期3年的援疆工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少峰出席援疆工作队骨干座谈会,勉励大家牢记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为做好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贡献湖南力量。
3月31日上午,湖南举行新闻发布会对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进行介绍。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强化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人才支撑,今年湖南将定向培养师范生、医学生、农技特岗人员、水利特岗人员等“支农”人才共计12750名。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统一领导、协同推进科研攻关,拿出更多成果,不辜负党中央重托,不辜负人民期盼。
——2020年3月16日,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2月8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队支援武汉,作为该院主管护师,付敏担任第三批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第一纵队护理组组长。
近日,付敏所在的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记者通过采访,听她讲述抗疫途中与“家”有关的故事。
离家:“家里的奥特曼要去武汉打怪兽!”
“2月8日是元宵节,那天下了点小雨,我们医疗队准备出发前往武汉,我没让家人送我。出发前,8岁的儿子拿出了他最喜欢的奥特曼模型和玩具枪,在我耳边说:‘妈妈,你就是我们家里的奥特曼,我把我的枪给你,你去武汉把怪兽都打败,就回来陪我一起玩’。
新家:“陌生的环境里有很多感动。”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支援队伍,我们会帮助大家。”付敏打开病房门,看见黑压压的一片,都是等待着收治的患者。付敏说,随着患者被医护人员扶入病房时说的一声声“谢谢”,医生和患者的眼睛都湿润了,陌生的环境因此变得处处皆感动。
家人:“队友是兄妹,祖国是母亲。”
“刚去武汉,前期工作量很大,为了与时间赛跑,付老师在为我们开完培训会后就会提前去病房,等我们晚上来到病房准备接收病人时,付老师早已做好了几个小时的准备工作。”在同事陈莉眼里,付敏总是先人所想。
一句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语,都记在付敏心里。她说,这都是家人们对她的关心。付敏形容自己是一只“螃蟹”:“我体型较小,170尺寸的防护服穿在我身上导致我行动略显迟缓。队友们一边调侃我像一只螃蟹,一边又处处提醒我这个急性子走路慢一点,做事慢一点,很怕我摔跤。”
“看到她开心,我也觉得那一天非常有纪念价值。”在付敏心里,战友是她的兄妹,而让她毫不犹豫与战友在一起战斗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就是祖国。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农民春耕备耕的节奏。三湘大地上,广大专家紧急驰援,他们在“云端”“屏对屏”开展远程指导,“隔空把脉”开具“农事处方”;待疫情稍有好转,又来到“地头”“面对面”开展指导服务,手把手教农户抢抓农时、做好生产。
“直播范”十足的他们是农民心中的“网红”,脚上沾着泥土的他们是乡间最耀眼的明星……这些手握“金刚钻”、分散在各市州的“农事智囊团”,一边用专业技术“带节奏”,一边做到线上线下科技服务全覆盖,把稳全省农业“基本盘”。
稳定早稻生产面积
“我们得克服困难从‘云端’下到‘地头’了。”近日,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唐文帮和该院党委书记周其林录制了两段视频,动员该院师生到春耕生产的最前线去。消息一经发出,有近百人响应报名。
据了解,湖南双季稻占全省粮食面积近50%,稳面积关键在于稳早稻,稳早稻的关键在于育秧。开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是确保早稻播种面积稳定的关键一环。我省今年颁布的早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指出,要在66个早稻生产重点县市区实施300万亩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
惊蛰节气两天后,80名农业领域专家教授带领的调研指导组进驻全省66个县市区,开始为期1个月的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及粮食生产指导调研活动,及时将政策、信息、技术、服务送到农民手里。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早稻种植新技术,开展早稻集中育秧,以解决因劳动力短缺不能育秧、技术缺乏不会育秧、天气太冷不想育秧、成本太高不愿育秧等问题,提高农民种植早稻生产积极性,稳定早稻生产面积,确保夏粮丰收。”唐文帮介绍说。
“密室催芽”和“集中育秧”是此次早稻种植需要普及的新技术,从浸种、播芽谷,到上托盘、进密室,都是流水化作业工厂造秧,出秧量是传统育秧的10多倍。工厂化集中育好秧后,再采用机抛秧技术插秧,成熟期比机插秧提前5~8天,产量比一般插秧高,加上每亩节省的种谷、肥料、人工成本,推广1亩机抛秧可让农民净增收益150~200元。
近日,在汨罗循环园区举行的2020年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上,该循环园区与汨罗市职业中专携手共建的工业园校区正式开工。